2025年7月19日,随着烟草行业市场规范持续收紧,国内烟草市场迎来新一轮调整。记者今日走访多地烟草零售店及电商平台发现,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烟草消费正呈现多元化趋势,尤其是年轻消费者对低焦油、低尼古丁产品的需求显著增加。据市场监管部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烟草市场销售额同比增长5.2%,但控烟政策带来的结构性调整已初见成效。
在北京市朝阳区一家大型超市的烟草专柜前,记者看到,多家品牌已推出“40以下抽什么烟好”的促销活动,主打“性价比”与“健康”双重卖点。例如,某知名品牌推出的“清雅”系列,焦油含量降至8mg,零售价38元/包,成为年轻白领的首选。一位正在选购的消费者李先生表示:“现在抽烟更讲究健康了,40元以下的烟里,这个焦油含量算低的,口感也不错。”
行业专家指出,这一现象与《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最新实施细则落地密切相关。国家烟草专卖局近日发布的《2025年烟草行业市场规范报告》显示,全国已有23个省份将公共场所禁烟范围扩大至室外区域,同时要求所有烟草制品必须在包装上标注“吸烟有害健康”的警示语面积占比不低于50%。在记者采访的多位烟民中,有超过60%的人表示,新规促使他们转向焦油含量更低的品牌。
然而,市场调整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在广东省广州市,记者发现部分零售商开始囤积“40以下抽什么烟好”的低价烟,试图规避即将于8月1日实施的“烟草零售价格透明化”新规。该新规要求所有线上线下渠道必须公示烟草制品的进销差价,防止价格虚高。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零售商告诉记者:“现在低价烟库存还够卖一阵,新规后利润空间肯定受影响。”
电商平台的数据变化印证了这一趋势。据淘宝网烟草专卖旗舰店负责人透露,今年7月,标价35元以下的烟草制品销量环比下降12%,而50元以上的“高端健康型”产品销量则增长18%。京东平台的数据显示,主打“草本添加”的某品牌新品,单月销售额突破800万元,成为平台烟草类目增速最快的单品。
烟草法律专家张律师在接受采访时强调,消费者在购买烟草时应注意《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关于“明码标价”和“真实信息告知”的条款。他举例说:“有些商家会在包装上标注‘低焦油’,但实际含量仍超20mg,这种误导性宣传是违法的。”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市场上仍有部分品牌在包装上使用“淡味”“柔和”等模糊表述,规避监管要求。
在监管层面,国家烟草专卖局已部署“夏季市场规范专项行动”,重点打击三类违法行为:一是跨区域销售非法渠道烟草制品;二是伪造产地标识;三是虚标尼古丁含量。据行动组通报,截至7月18日,全国已查处相关案件376起,涉案金额超2亿元。一位参与行动的执法人员透露:“现在查获的非法烟中,有近40%是通过社交媒体私售的,监管难度较大。”
消费者评价方面,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发现,不同收入群体的选择差异明显。一位月收入1.2万元的软件工程师表示:“40以下抽什么烟好?现在基本只买进口的低焦油品牌,虽然贵一点,但包装设计更环保。”而另一位月收入4500元的快递员则说:“还是国产的实惠,35元那款够劲,包装上的警示语太吓人了,抽着心里不踏实。”
烟草行业分析师王先生指出,未来市场将呈现“两极分化”特征:一极是面向高端市场的健康化产品,如电子烟替代品、无尼古丁烟草制品;另一极是满足基础需求的低价合规烟。他预测:“到2026年,全国烟草制品平均价格可能上涨15%,但焦油含量中位数将下降25%。”
在上海市杨浦区,记者注意到一家连锁便利店正在推广“烟草积分换健康产品”活动。消费者每购买一包合规烟草,可获得相应积分,用于兑换戒烟辅助用品或体检服务。店长表示,这是响应《健康上海行动》的创新尝试,活动开展一个月,已有超过2000名顾客参与。
值得注意的是,国际烟草市场的新动向也在影响国内消费。欧盟最新通过的《烟草及烟草替代品法规》要求到2027年全面禁止传统卷烟,这一消息在业内引发热议。某跨国烟草公司中国区负责人透露:“我们正在研发符合中国标准的‘低风险烟草制品’,预计明年投放市场。”
在记者结束当日采访时,烟草市场的变化仍在继续。从价格调整到健康宣传,从监管收紧到消费升级,这场由政策引导的市场变革,正悄然改变着每一位消费者的选择。而“40以下抽什么烟好”这一简单问题背后,折射出的正是中国烟草行业在控烟与健康平衡中的艰难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