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0日,烟草行业职场吸烟现象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烟瘾 30元以内好烟成为职场吸烟新选择,欲罢不能”这一话题的升温,记者走访了多个城市,发现尽管国家近年来对吸烟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大,但职场吸烟问题依然普遍存在,尤其是在烟草行业内部,吸烟现象尤为突出。

根据《2025年中国烟草行业市场行情报告》显示,尽管电子烟和减害产品逐渐兴起,传统烟草在职场中的消费量依然居高不下。记者在北京某烟草公司采访时,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员工表示:“我们公司里吸烟的人很多,尤其是30岁以上的员工,几乎人手一包烟。”该员工透露,公司内部虽然设有吸烟区,但仍有不少员工在办公桌旁偷偷吸烟,尤其是在下午茶时间或加班时段。

在监管方面,国家烟草专卖局于2024年出台的《烟草行业职场吸烟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所有烟草企业必须设立独立的吸烟区,并禁止在办公区域吸烟。然而,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这一规定在实际执行中仍存在不少漏洞。例如,在上海某烟草公司,虽然公司设立了吸烟区,但吸烟区的位置较为隐蔽,许多员工选择在洗手间或楼梯间吸烟,以避免监管。

多位业内专家对这一现象表示担忧。中国控烟协会副会长胡鞍钢在接受采访时指出:“烟草行业作为吸烟问题的重灾区,其内部吸烟现象的治理不仅关乎员工的健康,更关乎整个行业的形象。”他建议,烟草企业应当从自身做起,加强内部管理,推动无烟职场建设。

在市场行情方面,记者发现,尽管高端香烟价格不断上涨,但“30元以内好烟”依然是职场吸烟者的主流选择。根据烟草行业最新数据,2025年上半年,国内30元以下的香烟销量同比增长了15%,其中“红塔山”、“白沙”等品牌尤为受欢迎。一位烟民表示:“30元以内的香烟性价比高,适合日常办公时抽。”

然而,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职场吸烟者开始尝试戒烟或减少吸烟量。记者采访了一位在烟草公司工作十年的李先生,他表示:“过去我一天要抽一包烟,但最近开始意识到吸烟的危害,现在每天只抽三五支,尽量在吸烟区解决。”李先生的转变并非个例,多位烟民表示,他们正在通过替代品或戒烟产品逐步减少吸烟量。

在法律和合规方面,2025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控烟条例》进一步明确了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范围,并对违反规定的个人和企业处以罚款。然而,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烟草行业内部的吸烟行为往往难以被监管,尤其是在一些小型企业或私人办公室,吸烟现象更为普遍。

针对这一现象,多位法律专家呼吁加强执法力度。北京某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张明表示:“烟草行业作为吸烟问题的重灾区,应当成为控烟执法的重点对象。企业不仅要设立吸烟区,还应当加强对员工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

在消费者评价方面,记者发现,尽管“30元以内好烟”依然是主流选择,但不少烟民开始关注香烟的包装和品牌文化。一位消费者表示:“现在抽烟不仅要考虑价格,还要看包装是否环保,品牌是否有社会责任感。”这一趋势也促使烟草企业开始调整产品策略,推出更多符合健康理念的产品。

在行业市场行情报道中,记者还发现,随着电子烟和减害产品的兴起,传统烟草行业正面临转型压力。尽管电子烟在2024年被纳入烟草监管范围,但其市场份额仍在快速增长。一位烟草行业分析师指出:“未来,传统烟草和电子烟将形成竞争格局,职场吸烟者的选择也将更加多样化。”

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尽管烟草行业内部的吸烟现象依然普遍,但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员工的健康问题。例如,某烟草公司今年推出了“无烟办公周”活动,鼓励员工尝试戒烟或减少吸烟量。该公司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逐步改善职场吸烟现象,为员工创造更健康的工作环境。”

在记者采访的多位烟民中,有部分人表示,他们正在通过参加戒烟课程或使用戒烟贴等方式逐步戒烟。一位烟民王先生表示:“过去我每天要抽两包烟,现在通过戒烟贴,已经成功将吸烟量减少到每天一包,下一步目标是完全戒烟。”

综合来看,2025年7月20日的调查结果显示,尽管烟草行业职场吸烟现象依然普遍,但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大、健康意识的提升以及替代产品的兴起,职场吸烟问题正在逐步得到改善。然而,要实现真正的无烟职场,仍需企业、员工和社会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