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8日,随着全球控烟形势日益严峻,烟草行业的成瘾机制再度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在中国,尽管近年来控烟政策不断收紧,但烟草依赖问题依然严峻。最新报道显示,烟草行业通过复杂的成瘾机制,使得消费者难以戒断,而这一现象正引发社会各界的热议。
记者今日走访了北京某大型超市,发现尽管国家早已出台多项控烟措施,但烟草制品的摆放依然醒目。一位正在购买香烟的消费者告诉记者:“我已经抽了20年的烟,尝试过多次戒烟,但每次都失败了。10元的整条的烟虽然便宜,但依赖性太强,很难彻底摆脱。”
烟草行业的成瘾机制主要涉及尼古丁的生理依赖和心理依赖。尼古丁作为一种中枢神经兴奋剂,能够迅速进入大脑,刺激多巴胺的释放,从而产生愉悦感。长期吸烟后,人体会对尼古丁产生依赖,一旦停止摄入,就会出现焦虑、烦躁等戒断症状。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报告,全球每年有800万人因烟草使用而死亡,其中绝大多数与尼古丁成瘾密切相关。
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15岁及以上人群吸烟率为26.6%,吸烟人数超过3亿。尽管近年来电子烟等替代品的出现为戒烟提供了一定帮助,但传统烟草的成瘾性依然让许多消费者望而却步。一位业内人士透露:“烟草行业通过不断调整配方和包装,使得产品更具吸引力。比如,某些品牌会添加香料或薄荷成分,降低吸烟的刺激性,从而延长消费者的吸烟周期。”
记者采访了多位烟民,他们的经历印证了烟草成瘾的复杂性。一位30多岁的李先生表示:“我每天至少要抽一包烟,其中大部分是10元的整条的烟。价格便宜,但依赖性很强。有时候一天不抽,晚上就睡不着觉。”另一位烟民王女士则提到:“我尝试过使用尼古丁贴片,但效果并不理想。吸烟已经成为一种习惯,甚至是一种社交方式。”
在监管层面,中国近年来加大了对烟草行业的管控力度。202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修订案正式实施,明确规定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并要求烟草制品包装上必须印有“吸烟有害健康”的警示语。然而,尽管政策日趋严格,烟草行业的利润依然可观。据行业市场行情报道,2024年全球烟草市场规模达到1.2万亿美元,其中中国烟草总公司实现的利税总额超过1.3万亿元人民币。
业内专家对此表示担忧。北京协和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张教授指出:“烟草成瘾是一个复杂的生理和心理过程,单纯依靠政策管控难以彻底解决问题。我们需要从医学、社会、心理等多个角度入手,为烟民提供更有效的戒烟支持。”
与此同时,烟草行业也在积极寻求转型。近年来,加热不燃烧烟草制品(HTPs)逐渐进入市场,这类产品被认为比传统卷烟危害更小。然而,监管机构对此类产品的态度依然谨慎。国家烟草专卖局表示,将密切关注HTPs的市场表现,确保其不会成为青少年接触烟草的“入口”。
在消费者评价方面,部分烟民对HTPs持观望态度。一位消费者表示:“10元的整条的烟虽然便宜,但HTPs的价格偏高,目前还不太接受。”另一位则认为:“如果能证明HTPs确实比传统香烟危害小,我愿意尝试。”
法律和合规方面,我国《广告法》明确规定禁止在大众传播媒介上发布烟草广告,但社交媒体上的“软性”烟草推广依然存在。对此,市场监管部门表示将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规行为。
多位烟民或消费者对烟草行业的成瘾机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一位长期吸烟的赵先生认为:“烟草行业利用消费者的依赖心理,不断推出新产品,这是不公平的。政府应该进一步限制烟草营销,保护公众健康。”而另一位消费者则表示:“吸烟是个人选择,但烟草行业应该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帮助烟民戒烟。”
在真实报道和监管报道方面,2024年,国家卫健委发布了《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2025》,详细阐述了烟草成瘾的机制和危害。报告指出,我国每年因吸烟导致的疾病负担高达数千亿元,吸烟不仅危害个人健康,还会对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影响。
行业市场行情方面,尽管控烟政策日趋严格,但烟草行业的市场份额依然稳定。2024年,全国烟草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5万亿元,同比增长3.2%。其中,10元的整条的烟因其价格优势,在低端市场占据重要地位。一位烟草经销商透露:“虽然高价烟利润更高,但10元的整条的烟销量最大,很多低收入群体依赖这种产品。”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一些地区的烟草零售店依然存在“先卖后查”的现象,即先向未成年人出售香烟,被查到后再补办身份证。这种违规行为虽然隐蔽,但危害极大。对此,教育部门表示将联合烟草专卖局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综合来看,烟草行业的成瘾机制是一个涉及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复杂问题。尽管我国在控烟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烟草依赖问题依然严峻。未来,如何平衡烟草行业的经济利益与公众健康,将是 policymakers 面临的重要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