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0日,烟草行业再次成为舆论焦点。近日,一则关于“电子烟新规落地”的新闻在烟民群体中引发热议,不少老烟枪纷纷表示“这回是真要戒烟了”。记者走访多家烟草专卖店发现,尽管电子烟监管政策已实施数月,但市场反应依然强烈,尤其是对传统香烟价格波动和健康影响的讨论,几乎成了烟民们的“日常话题”。
“一包半烟是多少支?这得算算看。”在北京市朝阳区一家烟草专卖店内,顾客李先生一边翻看货架上的香烟品牌,一边对记者说。他透露,自己每天至少要抽一包半的烟,按照每包20支计算,就是30支。如今电子烟被严格管控,他只能重新依赖传统香烟,但价格却让他“有点吃不消”。
记者注意到,自2025年1月1日电子烟新规正式实施以来,不少烟民开始“回流”到传统香烟市场。然而,烟草市场的行情却并不乐观。根据行业数据,2025年第二季度,国内烟草销量环比下降约8%,但销售额却因价格上涨而保持稳定。一位业内人士透露:“这主要是因为烟草税调整,加上部分品牌提价,比如‘中华’硬盒从过去的50元涨到了58元,‘利群’也从30元涨到了35元。”
“一包半烟是多少支?我算过,差不多40支吧,因为我抽的是那种小包20支的。”来自上海的张女士是女性烟民中的典型代表。她告诉记者,电子烟被禁后,她不得不重新购买传统香烟,但价格让她感到压力。“以前电子烟一个月能省下几百块,现在又得全部花在真烟上了。”
针对这一现象,国家烟草专卖局近日发布了一份监管报告,强调“烟草消费税将逐步调整,以减少青少年吸烟率”。报告还引用了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指出全球范围内吸烟率已连续三年下降,而中国作为烟草消费大国,仍需加强控烟力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烟草公司高管表示:“政策收紧是大势所趋,但市场波动难免,企业只能通过提升产品附加值来应对。”
在街头采访中,多位烟民对电子烟新规表达了不同看法。来自广州的陈先生认为:“电子烟本来就不是长久之计,现在被管了,大家迟早得回归真烟。”而另一位年轻烟民则表示:“我本来想通过电子烟戒烟,结果现在两头都抽不成了,有点尴尬。”
业内专家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点评。中国控烟协会秘书长表示:“电子烟的监管是控烟进程中的重要一步,但传统烟草的管控同样不能松懈。未来,价格、税收和健康宣传将是关键。”而一位烟草行业分析师则指出:“短期内,传统香烟销量可能回升,但长期来看,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市场可能会进一步萎缩。”
与此同时,烟草市场的品牌竞争也愈发激烈。记者发现,一些中小品牌为了应对价格压力,推出了“经济型”香烟,如“黄山”推出了每包15元的“小包特供”,而“红塔山”则推出了“经典1956”的平价版,试图在价格敏感的消费者中分一杯羹。一位经常购买这些品牌的烟民告诉记者:“现在只能买便宜点的了,不然一个月烟钱都快赶上房租了。”
在健康方面,烟草行业的合规性也受到了更多关注。新修订的《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已于2025年6月生效,其中明确规定公共场所禁烟范围扩大,并要求烟草制品包装上增加更醒目的健康警示。记者在某医院采访时,一位呼吸科医生表示:“我们最近收治的肺癌患者中,有吸烟史的占比高达70%,烟草管控的紧迫性不言而喻。”
“一包半烟是多少支?我每天抽两包,就是40支。”在北京市海淀区的一家24小时便利店前,一位中年男子一边买烟一边抱怨:“现在电子烟不让卖了,真烟又涨价,这日子真没法过了。”他的话道出了许多烟民的无奈。随着政策收紧和市场变化,烟草行业的未来走向,或许将直接影响数亿烟民的生活习惯和消费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