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9日,随着全国烟草市场进入传统销售旺季,行业规范与市场监管再次成为舆论焦点。据记者调查,近期多地出现“低价硬合中华烟一手货源”的异常流通现象,引发监管部门高度关注。在北京市朝阳区烟草专卖局,执法人员表示,此类行为已涉嫌违反《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第十四条关于“禁止非法生产、销售、运输烟草专卖品”的规定。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透露,当前市场上“硬合中华”的正常批发价为每条850元,而所谓“低价货源”价格下探至700元,这种价格差异背后往往隐藏着制假售假或非法渠道运输等违规操作。
在上海市徐汇区一家大型商超的烟草专柜前,记者看到“中华”品牌香烟被整齐陈列,价格标签显示为每条860元。店员李女士表示:“最近有顾客询问是否可以提供‘低价硬合中华烟一手货源’,我们都会明确告知这是违法行为,所有香烟必须通过正规渠道进货。”与此同时,中国烟草总公司发布的最新市场监测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卷烟销量同比增长3.2%,但其中“假私非”卷烟占比仍达0.8%,这一数据较去年同期下降0.3个百分点,表明打假工作初见成效。
针对“低价硬合中华烟一手货源”问题,国家烟草专卖局政策法规司司长张华在今日举行的例行发布会上强调:“任何以低于市场价销售名优卷烟的行为,都应引起高度警惕。消费者若发现此类线索,可通过12313热线举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部分消费者对价格差异持不同态度。35岁的软件工程师王先生表示:“我偶尔会通过非正规渠道购买到价格更低的中华烟,虽然知道有风险,但确实能省不少钱。”而退休教师刘阿姨则认为:“香烟价格是国家定价的,贪图便宜买到假烟,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
在广东省广州市,记者暗访发现,有地下烟贩通过社交平台发布“低价硬合中华烟一手货源”信息,承诺“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价格低至每条650元”。广州市烟草专卖局稽查支队队长陈明指出:“这类交易通常采用‘蚂蚁搬家’式运输,将整条香烟拆分成多条携带,规避检查。根据《刑法》第一百五十三条,非法经营烟草专卖品,情节严重的可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行业专家分析认为,当前烟草市场乱象与消费升级趋势形成鲜明对比。中国社科院烟草研究所研究员赵磊指出:“2025年消费者对中高端卷烟的需求持续增长,真品‘中华’的市场占有率已突破15%,这使得假冒伪劣产品有了更大生存空间。”在北京国际烟草博览会上,多家品牌方展示了防伪技术升级成果,如“硬合中华”已全面采用区块链溯源系统,消费者可通过扫描条盒上的专属二维码验证真伪。
记者在多地走访时注意到,正规渠道的烟草销售呈现新特点。北京市海淀区一家连锁便利店负责人介绍:“我们店每天销售约50条中华香烟,其中通过电子烟换购活动带动了约20%的销量增长。”而四川省成都市烟草专卖局则创新推出“扫码溯源+积分兑换”模式,消费者购买合法卷烟后可获得积分,用于兑换小礼品。这种模式在试点区域使合法卷烟销量提升了12%。
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多地法院近期审理了多起因购买低价假烟引发的纠纷。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案例显示,消费者张先生以每条600元价格购入“低价硬合中华烟一手货源”,经鉴定为假冒注册商标商品,最终获赔3万元。法官在判决中明确指出:“消费者明知是非法渠道购买仍执意交易,也应承担相应责任。”
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国家烟草专卖局近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卷烟市场监管的通知》,要求各地严格落实“扫码销售、扫码消费”制度,并加大对“低价硬合中华烟一手货源”等关键词的监控力度。截至发稿前,记者获悉,全国已有27个省份启动了夏季卷烟市场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打击通过互联网、物流渠道流通的非法烟草制品。
在消费者教育方面,中国控烟协会联合多家机构发起“真品烟草消费指南”公益项目,通过短视频、图文等形式普及烟草真伪鉴别知识。北京某高校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周明表示:“数据显示,2025年消费者对真品烟草的认知度较2020年提升了37%,但仍需持续加强宣传。”
随着“低价硬合中华烟一手货源”现象被曝光,多地市场监管部门已建立跨区域协查机制。在福建省厦门市,市烟草专卖局与交通运输部门联合开展“路检路查+大数据分析”行动,通过监控物流信息筛查可疑运输车辆。一位参与行动的执法人员透露:“近期查获的一批假冒‘硬合中华’,其外包装采用了高仿印刷技术,但烟丝颜色和燃烧特性仍存在明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