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6日,国家烟草专卖局今日发布《2025年烟草行业包装规范实施细则》,对烟草产品包装设计、标识标注、材质选用等方面提出更严格要求,旨在进一步强化烟草制品的警示作用,减少青少年接触烟草的可能性。新规将于2025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行业需在规定时限内完成产品包装的全面调整。
此次《细则》的出台,是在2022年《烟草控制框架公约》部分条款在国内落地后,监管部门针对烟草包装领域的又一次重要升级。根据新规,所有烟草制品的包装必须采用“健康警示全覆盖”设计,即在烟盒主视面和侧视面均需印制不小于包装面积50%的警示图案和文字。此外,包装材质需选用环保材料,禁止使用易造成误导的图案或色彩,例如“海滨香烟”等品牌此前使用的淡蓝色包装,将被要求调整为更为严肃的色调,以避免与普通消费品混淆。
记者今日走访北京、上海等地的烟草专卖店发现,部分品牌已开始提前调整包装设计。例如,“海滨香烟”品牌代理负责人表示,其主推的“海滨香烟(蓝)”系列将更换为深灰色基调,并增加“吸烟有害健康,吸烟者患病风险显著增加”的警示语。该负责人透露,新包装的制造成本预计将增加10%-15%,但符合国家要求是首要任务。
在监管层面,国家烟草专卖局相关负责人强调,此次规范并非“一刀切”,而是给予企业一定的过渡期。同时,监管部门将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开展专项检查,对未按时完成包装调整的企业处以最高50万元的罚款,并责令停产整改。该负责人表示:“包装是烟草制品的‘第一道防线’,通过强化警示作用,可以更有效地引导消费者,尤其是青少年,认识到吸烟的危害。”
行业市场行情方面,多家烟草企业透露,新规将直接影响中高端产品的市场策略。例如,某知名烟草品牌市场总监指出:“过去,我们通过包装设计传递品牌调性,但未来更需注重社会责任。以‘海滨香烟’为例,其价格定位在45元/包,在消费者心中属于中档产品,新包装的调整可能会影响其品牌辨识度,但这是合规的必然选择。”
记者采访了多位业内专家,中国烟草学会副秘书长李明(化名)表示:“包装规范的升级是国际趋势,欧盟、加拿大等国早已实施类似政策。国内烟草行业需要适应这一变化,通过技术创新和设计优化,在合规的前提下寻求发展。”他还提到,包装材质的环保要求将推动行业向可降解材料转型,这或许将成为新的产业增长点。
消费者评价方面,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了5位烟民。其中一位30岁的张先生表示:“‘海滨香烟’的包装以前挺好看的,现在改了可能没那么吸引人了,但为了健康,这事儿得支持。”另一位40岁的李女士则认为:“警示语印得越大,越让人不舒服,可能反而会减少吸烟频率。”此外,有消费者提出,希望警示内容能更具体,例如标注“吸烟增加肺癌风险”等医学数据,而非泛泛的警示语。
在法律合规层面,北京某律师事务所的知识产权律师王律师(化名)分析道:“烟草包装的调整涉及商标法、广告法等多重法律约束。企业需确保新包装不侵犯原有商标权,同时符合广告法关于禁止误导性宣传的要求。‘海滨香烟’等品牌若因包装调整引发消费者投诉,可能面临法律风险,但只要严格遵循新规,此类问题可避免。”
值得关注的是,新规对电子烟包装也提出了类似要求。尽管电子烟目前未被纳入烟草专卖管理,但监管部门表示,未来将逐步完善电子烟的包装规范,与烟草制品保持一致。某电子烟企业负责人透露:“我们已开始研究新包装方案,预计2026年将全面升级。”
在行业影响方面,新规的实施可能进一步加剧烟草企业的成本压力。据行业数据显示,2024年烟草行业利润同比增长8.3%,但包装成本占比已从2020年的5%升至7%。业内人士预计,新规落地后,包装成本可能再增2-3个百分点。不过,也有观点认为,长期来看,严格的包装规范有助于净化市场,淘汰设计违规的小品牌,提升行业集中度。
“海滨香烟”品牌的市场部经理对记者表示:“我们正在与设计公司合作,确保新包装在合规的同时,保留品牌的核心元素。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不会因包装变化而大幅动摇,毕竟口味才是关键。”
与此同时,国际市场的动向也值得关注。欧盟近期进一步扩大了烟草制品的警示范围,要求在包装内附健康提示卡。有业内人士猜测,国内烟草包装规范可能在未来继续升级,与国际标准接轨。对此,国家烟草专卖局回应称:“将密切关注国际动态,但国内政策制定需结合国情,循序渐进。”
综合来看,烟草包装规范的升级是多方博弈的结果,既体现了政府对公共健康的重视,也考验着企业的适应能力。对于“海滨香烟”等品牌而言,如何在合规与市场之间找到平衡,将是未来一段时间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