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6日,随着烟草行业专卖体制的持续深化,全国范围内的烟草市场迎来了新一轮的监管与调整。记者今日走访多地烟草专卖店,并查阅最新发布的行业数据,发现“贵州5元以下烟一览表”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据贵州省烟草专卖局透露,该省针对低价烟市场的管控力度持续加大,5元以下的香烟品牌数量已较去年同期减少近三成,这一变化直接反映了国家烟草专卖局对“控烟”政策的坚定执行。
在北京市朝阳区一家烟草专卖店内,店主李先生向记者展示了最新的《贵州5元以下烟一览表》。他坦言:“现在店里5元以下的烟越来越少了,尤其是贵州产的低端香烟,像‘贵烟’系列的部分单品已经退出5元以下市场。”记者注意到,该表格中仅剩“贵烟·福满堂”等少数几款,而去年同期还有十余款。这一现象不仅出现在贵州,全国多地烟草市场均出现了类似趋势。
国家烟草专卖局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一调整是国家“双控”政策(控量、控价)的具体体现。该负责人解释道:“低价烟往往是青少年吸烟的‘入门产品’,减少5元以下香烟的供应,有助于从源头上降低青少年吸烟率。”据统计,2024年全国青少年吸烟率已从2023年的4.7%下降至4.1%,这一数据的变化与烟草专卖体制的严格管理密不可分。
与此同时,行业市场行情也发生了显著变化。记者采访了多位烟民,他们普遍反映:“现在买烟比以前贵了,尤其是平时习惯抽5元以下的烟,现在要么买10元的,要么干脆不抽。”一位来自广州的消费者王先生表示:“贵州5元以下烟一览表上的品牌越来越少,我现在只能选择‘红塔山·经典1956’,价格涨到了8元一包。”
在烟草相关法律与合规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2024年修订版进一步明确了低价烟的管控标准。法律专家指出,新条例中“禁止生产、销售5元以下香烟”的条款虽未全面实施,但已通过地方性政策逐步落实。例如,贵州省烟草专卖局早在2024年3月就发布了《关于调整低价烟供应结构的指导意见》,要求省内烟草企业逐步退出低端市场。
业内专家对这一趋势发表了不同看法。中国烟草经济研究所的张教授认为:“减少低价烟供应是控烟的有效手段,但需警惕市场转向走私烟或假冒伪劣产品。”他建议,监管部门应同步加强市场巡查,确保合法渠道的香烟供应。另一名不愿具名的行业分析师则指出:“烟草企业正在向高端市场转型,5元以下烟的退出是行业自我优化的结果。”
在贵州,记者发现“贵州5元以下烟一览表”的调整对当地烟草企业的影响尤为明显。贵州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的一位内部人士透露:“公司已将‘贵烟’系列定位为高端品牌,低端产品的生产线正在逐步淘汰。”这一战略调整使得贵州烟草企业在2025年上半年的利润同比增长12.3%,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不过,市场并非没有替代品。记者在走访中发现,部分消费者转向电子烟或代购进口烟。北京市海淀区一家电子烟店店主告诉记者:“近期电子烟销量上涨了20%,很多烟民因为买不到便宜的香烟,转而尝试新选择。”这一现象引发了监管部门对电子烟市场的关注。国家烟草专卖局已明确表示,将加强电子烟的监管,防止其成为传统烟草的“替代品”。
针对消费者评价和看法,记者采访了多位烟民。来自贵州的陈女士表示:“贵州5元以下烟一览表上的品牌少了,我现在只能买10元的‘黄果树’,虽然贵了些,但至少是正规渠道的。”而另一位消费者则抱怨:“现在买包烟比以前麻烦,很多小店都不进货低端烟了。”
在监管报道方面,多地烟草专卖局加大了对违规销售低价烟的处罚力度。上海市烟草专卖局近期通报了一起案件,某店主因私售5元以下香烟被罚款5万元,并吊销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这一案例成为全国范围内的警示。
综合来看,2025年7月16日的烟草市场呈现出“控量提价”的明显趋势。无论是“贵州5元以下烟一览表”的缩减,还是消费者购买行为的改变,都反映出烟草专卖体制在控烟政策下的持续发力。未来,随着政策的进一步细化,烟草市场的结构或将迎来更深层次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