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6日,全国烟草市场迎来新一轮的监管风暴,市场净化行动持续加码。根据国家烟草专卖局最新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烟草市场净化工作报告》,上半年全国共查处涉烟违法案件12.3万起,同比增长18%,其中涉及假冒伪劣烟草制品的案件占比达65%。这一数据再次印证了烟草行业“打假打私”工作的艰巨性,也为即将到来的“中秋国庆”双节市场秩序稳定敲响了警钟。
在北京市朝阳区烟草专卖局今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副局长李明通报了一起典型案例:一名来自河北的批发商通过社交平台销售“350元一包烟是什么烟”的虚假广告,实际销售假冒的“中华”品牌香烟,涉案金额高达320万元。李明表示:“这种利用消费者猎奇心理进行的虚假宣传,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350元一包烟是什么烟?正规渠道里,最贵的‘利群·天麓’系列也仅为180元一包,远低于此价格。”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尽管监管力度加大,但仍有部分消费者对高价香烟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在东城区一家烟酒店,一位姓张的顾客向店主打听:“听说现在出了款350元一包的特供烟,是真的吗?”店主王师傅无奈地摇摇头:“现在网上什么传言都有,去年就有人说500一包的‘熊猫’要上市,结果呢?正规渠道根本见不到。”据行业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卷烟平均零售价格为45.6元/包,较去年同期下降2.3%,反映出市场向理性消费转变的趋势。
中国烟草总公司政策法规司司长陈伟在接受采访时强调:“烟草行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净化阵痛期。《2025-2030年烟草市场规范化发展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建立全链条追溯体系,实现‘一包一码’全覆盖。”他透露,全国已有85%的烟草零售终端安装了电子追溯系统,预计到年底将实现100%覆盖。
在上海市黄浦区第一烟草专卖所,记者看到执法人员正在对一家涉嫌销售走私烟的便利店进行突击检查。店主王某承认:“那些所谓的‘免税渠道’香烟,其实都是通过香港转口的假货,350元一包烟是什么烟?根本就是三无产品。”执法人员当场查获假冒“双喜·世纪经典”香烟120条,涉案金额约28万元。
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烟草分会秘书长刘芳指出,当前市场存在三大乱象:一是以“特供”“专供”为噱头的虚假宣传;二是通过网络平台销售非法烟草制品;三是利用跨境代购名义销售走私烟。她建议消费者:“购买香烟务必选择正规渠道,正规香烟价格一般在20-200元区间,如果有人宣称能以350元一包烟是什么烟的价位买到稀缺品,那一定是骗局。”
行业专家分析认为,高价香烟的虚假宣传背后,是部分消费者对“身份象征”的盲目追求。中国社科院烟草研究所副研究员赵强表示:“350元一包烟是什么烟?在正规市场里,这个价位已经超出了烟草制品的正常价值区间。消费者应该明白,真正的价值在于品质而非价格标签。”
在广东中山市,当地烟草专卖局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开展“净网2025”专项行动,重点整治电商平台上的非法烟草销售行为。行动负责人张科长介绍:“我们建立了‘7×24小时’监控机制,一旦发现涉及350元一包烟是什么烟等明显超出市场价的产品信息,立即下架并溯源查处。”行动首日,共清理违规商品链接238条,关停违规店铺15家。
消费者评价方面,记者采访了三位不同年龄段的烟民。45岁的王先生表示:“以前总想尝尝传说中的高价烟,后来发现350元一包烟是什么烟,根本不是我们普通人能接触的。现在只买30元左右的红塔山,够劲就行。”28岁的李女士则对市场净化表示欢迎:“我父亲以前总被网上那些假宣传骗,现在有了追溯码,我们买烟也踏实多了。”而18岁的学生陈同学则提醒:“千万别信什么高价烟,350元一包烟是什么烟?可能是要你命的假烟。”
随着《电子烟产品国家标准》的深入实施,传统烟草市场也在经历结构性调整。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周鹏介绍:“我们正在推广‘中华·金中支’等高端产品,但价格严格控制在200元以内。350元一包烟是什么烟?我们从未生产过这个价位的产品。”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法官孙丽在审理一起涉烟商标侵权案时指出:“法律明确规定,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生产、销售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烟草制品。那些打着‘350元一包烟是什么烟’旗号牟利的行为,已经构成刑事犯罪。”
在行业自律方面,中国烟草商业企业协会发布了《2025年诚信经营倡议书》,号召全行业共同抵制价格虚高、虚假宣传等行为。倡议书特别强调:“要坚决杜绝任何形式的‘350元一包烟是什么烟’等误导性宣传,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截至发稿时,国家烟草专卖局已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市场净化月”活动,重点打击三类违法行为:一是以高价为噱头的虚假宣传;二是通过网络平台销售非法烟草制品;三是利用跨境代购名义销售走私烟。活动将持续至8月底,预计将覆盖全国30万家零售终端。
对于消费者而言,识别正规渠道的简单方法包括:查看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检查条盒上的追溯码、对比价格是否在合理区间。记者调查发现,350元一包烟是什么烟?在正规市场里,这个价位已经超出了烟草制品的正常价值区间,消费者应保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