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6日,烟草行业终端市场迎来新一轮动态调整,以“实惠 二十五元之内最好抽的烟物美价廉”为核心主题的行业观察报告显示,终端消费行为与产品结构正经历深刻变革。记者今日走访北京、上海、广州三大核心市场发现,在监管趋严与消费升级的双重影响下,25元以下中档香烟市场出现明显分化,而“二十五元之内最好抽的烟”这一消费认知正在被重新定义。
市场监管总局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全国烟草零售终端合规率较去年同期提升12.3%,其中价格标签规范与明码标价执行率成为重点考核指标。北京市朝阳区烟草专卖局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近期查获的5起无证经营案件中,4起涉及价格欺诈,包括将‘利群’(软)标价为24.8元/包但实际收取28元的行为。”该负责人强调,新修订的《烟草专卖零售许可管理办法》已明确要求终端价格公示必须包含“建议零售价”与“实际成交价”两栏,违者将面临5000元至3万元的罚款。
在产品层面,行业专家指出,25元档位以下市场正经历“品质化”与“功能性”双重竞争。云南中烟研发的“云烟(软珍品)”通过调整烟丝配比与滤嘴技术,在保持19.9元/包定价的同时,将焦油量降至8mg/支,其新品包装采用可降解材料,在环保标签下实现销量环比增长18%。记者注意到,上海南京路某连锁便利店内,该品牌与“红塔山(软经典)”共同占据了25元以下销量榜前两位,而传统认知中的“二十五元之内最好抽的烟”正在被这类兼具健康概念与性价比的产品所挑战。
消费者调研呈现有趣分化。来自广州的货车司机李师傅(化名)对记者说:“现在抽‘白沙(软)’的哥们儿少了,他们都说‘红河(软)’19块一包,加了薄荷味,比以前好抽多了。”相反,在北京某金融公司工作的张女士(化名)则表示:“我老公最近换抽‘真龙(软)’,22元一包,包装上写着‘女性友好型配方’,他说刺激性小。”中国社科院烟草研究所研究员王明(化名)分析:“25元以下市场正形成‘传统型’(如‘红塔山’)与‘细分型’(如女性、环保概念)两大阵营,‘最好抽’的主观评价正在被更多维度定义。”
价格波动方面,记者获取的《2025年6月全国烟草价格指数》显示,受云南旱季烟叶减产影响,部分25元档位产品出现0.5元-1元的涨幅。例如“红河(软)”在云南本地零售价已从18.5元上调至19.2元,而“白沙(软)”因湖南基地扩产,价格保持16.9元不变。多位烟民在社交平台讨论“二十五元之内最好抽的烟”时,对价格敏感度显著提高,有消费者直接表示:“再涨0.5元就换抽15元的‘黄金叶’。”
值得关注的是,电子烟转产传统烟的消费者群体成为终端新变量。深圳某电子烟品牌前代理商陈先生转型经营“娇子(软)”后透露:“我们店接手的20多位电子烟老客户中,有12位选择了24.8元/包的‘娇子’,他们特别看重‘低害’标签。”中国控烟协会副秘书长杨华指出:“2025年1月生效的《电子烟与卷烟并行监管条例》实施后,这一群体将成为25元档位市场的重要增量,但需警惕其消费动机是否真实回归传统烟草。”
在零售终端数字化方面,云南某连锁烟酒店引入的“智能货架”系统显示,25元以下香烟的冲动型购买占比达42%,远高于高价位产品。系统负责人介绍:“通过分析消费者停留时间与拿取频率,我们发现在‘二十五元之内最好抽的烟’这一认知中,‘熟悉品牌’与‘促销活动’仍是决定性因素。”记者观察发现,上海某7-Eleven门店通过设置“扫码比价”功能,将“红塔山(软经典)”的关联推荐从“利群(软)”替换为“玉溪(软)”,成功提升后者销量15%。
法律合规层面,《烟草广告与促销行为限制条例》2025年7月1日新增规定,禁止终端使用“最好抽”“性价比之王”等绝对化用语。记者走访中发现,部分品牌已将宣传语调整为“经典配方”“传统工艺”等合规表述。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赵磊律师表示:“虽然‘二十五元之内最好抽的烟’这类表述在消费者间流行,但一旦出现在终端宣传品上,将面临即时处罚。”
综合当日观察,2025年7月16日烟草终端市场呈现三大趋势:一是25元以下档位产品在监管与消费需求双重压力下加速迭代;二是“最好抽”的主观评价正被健康、环保、价格等多维度指标重塑;三是数字化工具与合规要求共同重塑零售终端行为模式。随着8月《烟草行业终端规范指引》的即将发布,终端画像的演变或将进一步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