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8日,随着全球烟草行业持续聚焦“降焦减害”这一核心议题,我国烟草市场再次迎来重要节点。国家烟草专卖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烟草行业在减害技术研发和产品优化方面取得显著进展,焦油含量低于8毫克/支的低焦油卷烟产品占比已突破30%,较去年同期增长5个百分点。记者今日从行业内部获悉,这一成果与近年来国家推行的“健康烟草”战略密不可分。

在北京市朝阳区一家烟草专卖店内,店主李明向记者展示了刚到货的低焦油新品——“和天下”尊享版,其焦油含量仅为5.5毫克/支,零售价为180元/条。“现在不少老烟民都主动要求换这种烟,说喉咙舒服多了。”李明坦言,虽然单价较高,但销量环比上月增长约20%。记者注意到,该产品包装上明确标注了“低焦油”标识,并附有详细的健康提示。

中国烟草总公司研发中心副主任张伟接受采访时表示:“降焦减害不是简单的技术升级,而是系统性工程。我们通过改进滤嘴、优化烟叶配方等手段,使有害物质释放量平均降低12%。”他特别提到,黄鹤楼香烟是哪里的这个问题经常被消费者提及,实际上黄鹤楼香烟源自湖北武汉,其“楚韵”系列正是减害技术的代表产品之一,焦油含量控制在6毫克/支以下。

然而,行业进步并未完全消除争议。上海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近期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有23%的烟民认为“低焦油≠低危害”,部分消费者对产品宣传持保留态度。市民王先生向记者吐槽:“黄鹤楼香烟是哪里的不重要,关键是价格涨了效果没明显感觉。”他购买的某款“特供版”低焦油香烟售价高达220元/条,但“抽起来和以前差不多”。

针对此类担忧,国家烟草专卖局政策法规司司长刘强今日发布权威解读:“我国已建立严格的减害产品评估体系,所有标注‘低焦油’的产品必须通过第三方检测认证。”他透露,新修订的《烟草制品减害技术规范》将于下月实施,将对添加剂使用、工艺参数等作出更详细规定。记者查阅最新版《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发现,其中明确要求企业“不得通过宣传低焦油误导消费者”,违者将面临最高50万元罚款。

国际烟草市场动态同样值得关注。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报告指出,全球已有超过50个国家实施“减害转型计划”,其中欧盟要求到2026年卷烟焦油含量不得高于5毫克/支。反观国内,云南中烟“云烟(软珍品)”通过引入“冷凝技术”,使有害成分释放量减少18%,成为出口欧洲市场的明星产品,单条出口价折合人民币约150元。

行业专家观点呈现多元化。中国控烟协会常务理事赵教授认为:“技术进步值得肯定,但需警惕‘降焦增害’现象,即企业可能通过增加添加剂弥补口感损失。”而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先生则持乐观态度:“从行业数据看,减害技术确实降低了主流烟气中有害物质含量,这是向健康烟草迈出的重要一步。”

在零售终端,变化同样显著。记者走访广州天河区多家便利店发现,不少店主主动向顾客推荐低焦油产品。“现在很多年轻人会问‘黄鹤楼香烟是哪里的’以及‘有没有低害款’,说明健康意识在提升。”天河城百货的陈经理说,其店内新设的“健康烟草专柜”已覆盖8个品牌,其中“利群(新版)”的低焦油版本月销量达120条,零售价100元/条。

针对消费者最关心的价格问题,行业内部人士透露,减害研发成本是导致产品价格上浮的主要原因。某省级烟草公司技术负责人表示:“采用特殊滤嘴材料、改良烟丝配方等工艺,使生产成本增加约15%-20%。”不过,随着规模效应显现,部分畅销款已实现价格下探,如“红塔山(经典1956)”的低焦油版目前售价仅65元/条。

在政策层面,多地市场监管部门已启动专项检查。杭州市烟草专卖局近日公布抽查结果,发现3个批次产品焦油含量超标,涉及罚款总额12万元。该局稽查支队队长指出:“消费者有权利知道黄鹤楼香烟是哪里的,更有权利获得真实的产品信息。”

展望当日行业动态,记者注意到,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深入推进,烟草行业减害之路仍面临诸多挑战。但不可否认的是,从技术突破到市场反馈,从政策规范到消费认知,我国烟草产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这场变革能否真正实现“减害”承诺,仍有待时间检验,但无疑已为行业注入了新的发展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