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8日,全国烟草行业终端建设迎来新一轮重要进展。据记者最新报道,随着国家烟草专卖局持续推进“一网通办”和“智慧零售”战略,各地烟草零售终端的数字化、标准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越来越多的便利店、超市等零售终端开始配备智能售烟系统,不仅提高了交易效率,还进一步强化了烟草制品的合规销售管理。
记者走访北京西城区某连锁便利店时发现,该店已全面升级为“智慧零售终端”,消费者可通过扫码支付购买香烟,系统会自动记录购买信息并上传至烟草专卖局数据库。店员王师傅表示:“以前每天要手动核对身份证件,现在系统自动识别,不仅节省了时间,还杜绝了未成年人购买香烟的情况。”国家烟草专卖局发布的《2025年烟草行业终端建设白皮书》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已有超过60%的烟草零售终端完成智能化升级,预计年底将实现全覆盖。
与此同时,烟草行业市场行情也出现新动态。近日,多家烟草企业调价引发广泛关注。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消费者对低价香烟的关注度依然较高。一位老烟民李先生直言:“现在20块钱以上的烟买不起,10几块的烟哪个好抽点?‘红双喜’和‘白沙’性价比还是不错的。”据悉,目前市场上10元至15元档次的香烟,如“红塔山(经典1956)”售价为11元/包,“白沙(软)”售价为13元/包,成为不少工薪阶层的选择。
在监管层面,烟草行业合规性建设持续加码。7月15日,国家烟草专卖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烟草制品零售终端管理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地严格把控零售终端的准入标准,严禁无证经营和超范围销售。上海市烟草专卖局执法支队队长张伟接受采访时强调:“新规实施后,我们已查处多起违规售烟案例,罚款金额累计超过500万元。未来将加大对‘代购’、‘网售’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行业专家对当前终端建设态势发表看法。中国烟草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刘明指出:“智慧零售终端的普及,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监管能力的提升。通过大数据分析,监管部门可以实时掌握香烟流向,有效遏制非法流通。”但他同时提醒,部分偏远地区由于网络覆盖不足,终端建设仍面临挑战,需要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
消费者对烟草终端建设的反馈呈现两极分化。年轻消费者更倾向于便捷的购买体验,而老年消费者则更关注传统零售模式。记者在杭州某社区采访时,一位72岁的王大爷表示:“现在扫码买烟不习惯,还是喜欢去老烟铺,老板认识我,还会提醒我少抽点。”相比之下,90后白领小陈则认为:“智能终端太方便了,下班路上顺手买包烟,不用排队,数据还安全。”
在烟草企业层面,终端建设被视为重要战略方向。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市场部负责人透露:“我们正在试点‘品牌专柜’模式,在重点终端设立‘芙蓉王’、‘白沙’等品牌专区,通过数字化营销提升消费者体验。”记者观察到,部分终端已开始尝试“扫码领券”、“积分兑换”等促销活动,进一步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
值得关注的是,烟草行业终端建设也面临新的挑战。随着电子烟市场的规范化和健康意识的提升,传统烟草的零售终端需要寻找差异化竞争优势。国家卫健委发布的《2025年健康中国行动报告》指出,吸烟率下降至20%以下的目标正在逐步实现,这对烟草行业终端提出了更高的转型要求。
在价格敏感度较高的三四线城市,10几块钱的香烟依然是市场主力。记者在山东济宁采访时,一位烟酒店老板表示:“最近‘红河’(售价10元/包)销量特别好,很多农民朋友买得起。10几块的烟哪个好抽点?他们觉得‘红河’够劲,‘红塔山’顺口。”不过,随着消费升级趋势显现,部分消费者开始尝试更高价位的香烟,如“双喜(硬)”售价18元/包,市场份额稳步提升。
展望下半年,烟草行业终端建设预计将呈现以下趋势:一是智能化水平持续提高,更多零售终端接入全国统一的监管平台;二是品牌差异化竞争加剧,烟草企业将通过终端布局强化品牌形象;三是合规性要求更加严格,终端经营者需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国家烟草专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推进“终端+监管+服务”三位一体的体系建设,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便捷的购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