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8日,随着全国烟草行业政策持续收紧,市场迎来新一轮调整。今日,国家烟草专卖局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烟草制品价格管理的通知》,明确要求各省市烟草公司严格执行国家定价政策,严禁任何形式的变相提价或价格虚报行为。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一政策直接影响到当前市场上95元至200元档位的香烟价格体系,尤其是“95之间的烟一盒多少钱”这一消费者高度关注的问题,再次成为行业焦点。

根据市场监管总局最新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国烟草市场整体呈现稳中有降的趋势。其中,95元至150元档位的香烟销量同比下降3.2%,而50元以下的低价烟销量则上升5.7%。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烟草行业分析师指出:“这一现象与近期各地实施的‘控烟升级’政策密切相关,许多消费者在价格敏感度与健康顾虑之间选择了后者。”

记者走访北京、上海、广州等主要城市的烟草专卖店发现,尽管政策明确禁止涨价,但部分品牌香烟的实际零售价仍存在“隐形上涨”现象。例如,某知名品牌软包香烟标价98元,但部分销售点要求消费者额外支付2元“包装费”,实际支付100元。对此,北京市烟草专卖局执法人员在今日的例行检查中明确表示:“任何附加费用都属于违规行为,将面临最高10万元的罚款。”

烟草行业法律专家李明(化名)向记者解释道:“根据《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第37条,烟草制品价格必须与国家烟草局公布的指导价完全一致。所谓的‘服务费’或‘包装费’均属违法收费,消费者有权拒绝支付并向12313烟草投诉热线举报。”他特别提到,今年5月,上海一名消费者因举报某便利店违规加价销售香烟,最终获得500元奖励,这一案例在业内引起广泛关注。

在消费者端,关于“95之间的烟一盒多少钱”的讨论持续发酵。记者随机采访了10名吸烟者,其中7人表示近期注意到价格波动。45岁的出租车司机张师傅说:“以前买一包95的香烟,现在去不同地方价格差5块,有的地方还卖不到95,但有的地方要100。”而25岁的年轻白领刘女士则表示:“我最近改抽50块的,因为95以上的感觉随时会涨价,不如提前换品牌。”

行业市场行情方面,多家烟草企业今日公布的半年报显示,利润增长主要依靠高端产品线。其中,某头部品牌推出的“金尊”系列(单盒价格198元)销量同比增长18%,而其95元档位的经典款销量则下降12%。一位业内人士透露:“企业正在通过产品结构优化应对政策压力,但95元这一价格敏感区仍是博弈焦点。”

在政策执行层面,记者注意到各省市监管力度明显加大。广东省烟草专卖局今日通报,上半年查处价格违规案件237起,罚款总额超过1200万元。浙江省则在全省范围内推行“烟草价格公示制度”,要求所有销售点必须张贴价格清单,并配备价格查询二维码。一位浙江零售商告诉记者:“现在每天开店第一件事就是核对价格,一旦出错会被停业整顿。”

业内专家观点呈现两极分化。中国控烟协会副会长张华认为:“当前价格监管仍是控烟的关键环节,但需警惕‘价格转嫁’现象——即烟草企业通过缩减包装、减少赠品等方式变相提价。”而中国烟草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强则表示:“价格稳定是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础,但应允许企业在合规框架内通过品牌升级、产品创新等方式实现价值提升。”

针对消费者最关心的“95之间的烟一盒多少钱”问题,记者查阅了全国主要城市烟草价格目录发现,截至今日,北京地区95元档位香烟平均零售价为95元,上海为97元,广州为94元,成都为92元。这种区域差异引发新的讨论——有消费者质疑这是否属于“价格歧视”。国家烟草局政策研究室负责人回应称:“价格差异主要源于物流成本和地方税收政策,正在研究进一步规范方案。”

在零售端,记者观察到部分销售点开始调整经营策略。某连锁便利店负责人表示:“现在95元档位的香烟库存周转率明显下降,我们正在增加50-70元档位产品的陈列比例。”同时,电子烟替代品市场迎来短暂增长,某品牌电子烟代理商透露:“本周咨询95元档位香烟替代品的消费者增加了30%。”

下午3时,记者参加了一场由烟草行业协会组织的政策解读会。会上,国家烟草局政策法规司司长表示,下一步将重点打击“价格欺诈”和“变相涨价”行为,并计划在8月底前完成全国烟草价格执行情况的专项检查。他特别强调:“对于‘95之间的烟一盒多少钱’这类具体问题,消费者可通过‘国家烟草局APP’实时查询官方价格,任何高于或低于指导价的行为均可举报。”

临近傍晚,记者在街头随机询问时发现,不少消费者已养成“货比三家”的习惯。一位正在购买香烟的女士说:“我现在先看包装上的条形码,然后扫一下国家烟草局的APP,再确认价格。毕竟现在95之间的烟一盒多少钱,差几块钱也挺明显的。”

随着夜幕降临,烟草市场的价格博弈仍在继续。记者注意到,某电商平台今日下架了所有标注“限量版”“特供”的香烟产品,并发布公告称:“根据最新政策要求,所有烟草制品价格必须与实体店保持一致。”这一举动被业内人士视为政策执行“再升级”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