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6日,国内烟草市场迎来新一轮波动,多地卷烟零售价格出现微妙调整,引发业内广泛关注。据记者走访北京、上海、广州等主要城市烟草零售终端发现,受原料成本上涨及消费税调整预期影响,部分品牌价格出现小幅上扬。在朝阳区一家连锁烟酒店,店主李师傅告诉记者:“这两天不少老顾客来问,30元能买啥好烟呢?以前这个价位能买到软中华,现在要么缺货,要么涨了5块钱。”

中国烟草总公司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卷烟销量同比增长3.2%,但销售额增幅达7.8%,反映出价格调整对市场的影响。国家烟草专卖局政策研究室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近期价格波动主要源于云南、贵州等主产区烟叶收购价格上涨15%,加之环保税新规实施,企业生产成本显著增加。记者查阅《烟草行业2025年合规指引》发现,新规明确要求企业在调价前需提前15天向当地专卖局备案,这一举措在此次价格调整中得到了严格执行。

在品牌表现方面,红塔集团“玉溪”系列成为市场焦点。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分析师透露:“玉溪(软)价格从28元上调至32元后,销量不降反升,说明消费者对品质升级的接受度在提高。”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湖南中烟“芙蓉王”品牌则采取“稳价提质”策略,其旗舰店经理表示:“我们通过优化包装工艺,确保30元能买啥好烟呢这个问题,消费者选择芙蓉王(硬)依然物有所值。”

消费者反馈呈现两极分化。在北京市海淀区一家便利店,正在选购的陈先生抱怨道:“30元能买啥好烟呢?以前能买条利群,现在只能买盒软白沙。”而上海浦东新区的高管王女士则认为:“涨价是必然趋势,我宁愿多花点钱买中华,毕竟健康影响和品质体验更重要。”中国消费者协会最新发布的《烟草消费满意度调查》显示,76.3%的受访者表示价格敏感度提高,但83.5%的人仍将品牌口碑和口感作为首要考量因素。

国际市场动态同样值得关注。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报告,2025年全球烟草税平均上调8.7%,促使跨国烟草企业调整在华策略。菲利普莫里斯国际公司亚太区总裁在行业论坛上坦言:“中国市场的价格敏感性远高于欧美,但消费者对高端细支烟的需求增长迅速。”记者发现,近期多款进口品牌如万宝路(黑钻)等也同步提价,部分零售价突破50元大关。

在监管层面,国家烟草专卖局近期查处了多起跨省调拨“低价烟”案件。广东省局专卖处处长透露:“利用地区差价倒卖低价卷烟的行为已构成违法犯罪,近期破获的‘7.10’专案涉及金额超2000万元。”与此同时,电子烟监管新规的出台也间接影响了传统烟草市场,市场监管总局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电子烟零售额同比下降12.3%,部分消费者回流至传统卷烟。

行业专家观点呈现多元化。中国社科院烟草研究所副所长杨教授指出:“价格调整是市场自我调节的必要手段,但需警惕‘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研究中心的刘博士则强调:“烟草法修订草案中关于价格透明化的条款,将促使企业在调价时提供更明确的成本说明。”记者注意到,近期多家上市公司在投资者关系活动中,首次公开披露了烟叶采购成本等敏感数据。

在产品创新方面,低焦油、草本添加等概念卷烟成为价格调整背景下的亮点。浙江中烟推出的“清雅”系列上市首月销量突破100万条,其研发负责人表示:“通过科技降焦,我们实现了‘30元能买啥好烟呢’这一问题的高品质解决方案。”记者走访发现,这类健康概念烟在年轻消费群体中接受度显著提高,但价格普遍比同价位普通卷烟高10-15元。

物流成本上升成为影响零售终端的另一重要因素。圆通速递烟草事业部经理介绍:“油价上涨和环保政策导致干线运输成本增加22%,这些成本最终会传导至零售价。”在武汉市武昌区,一家老字号烟酒店的店主无奈表示:“现在进一条中华的成本比去年高了18元,不涨价实在撑不住。”

市场预测方面,多家机构发布报告认为,下半年烟草价格将呈现“稳中有升”态势。东方证券在研报中预测:“到2025年底,全国卷烟平均零售价有望突破35元大关。”但中信建投则持谨慎态度,指出若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价格调整可能引发消费分级现象。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部分三四线城市消费者已开始转向价格更低的“地方品牌”,形成新的市场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