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6日,随着烟草行业“渠道合规”成为监管重点,多地烟草市场迎来新一轮整治行动。记者今日走访北京、上海、广州等核心城市烟草零售终端发现,8元以下好抽的烟因价格敏感、渠道管理难度大,成为监管和行业关注的焦点。
据国家烟草专卖局最新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烟草市场秩序分析报告》显示,当前市场上存在部分零售户通过“体外循环”方式销售卷烟,即绕开正规渠道,将烟草产品通过非授权途径流入市场。这种行为不仅扰乱了价格体系,还可能涉及假冒伪劣产品。对此,多地烟草专卖部门已启动“合规经营百日行动”,重点检查8元以下好抽的烟等低价烟销售情况。
记者在北京朝阳区一家大型商超采访时发现,该店烟草专柜已张贴“禁止销售8元以下好抽的烟”的提示。店长李先生表示:“现在查得严,我们都不敢接低价烟的订单,怕被罚款。以前有的客户点名要8元以下的,现在只能推荐12元以上的产品。”这一现象在多个城市普遍存在,反映出监管力度加大的同时,市场也在自我调整。
中国烟草学会市场研究中心主任张明华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低价烟的渠道合规问题一直是行业难点。一方面,8元以下好抽的烟的消费群体庞大,需求刚性;另一方面,这些产品利润薄,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从法律角度看,《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烟草专卖品的生产、销售、运输必须纳入专卖管理,任何形式的渠道违规都可能面临最高50万元的罚款。”
在消费者端,记者采访了多位烟民。30岁的程序员王先生坦言:“现在8元以下好抽的烟基本买不到了,以前常抽的‘黄山’和‘红河’都缺货。虽然贵了点,但至少知道是正品。”另一位消费者刘女士则表示:“价格涨了,但抽起来放心。以前总担心买到假烟,现在专卖店里的烟有保障。”
市场行情方面,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烟草行业销售额同比增长3.2%,但低价烟销量下降明显。上海烟草集团市场分析师陈静表示:“8元以下好抽的烟的萎缩,一方面是合规压力,另一方面也是消费升级的趋势。现在很多年轻消费者更看重产品品质和品牌。”
与此同时,监管科技的应用成为行业新趋势。记者在广东省烟草专卖局观摩了一场“智慧监管”演示,通过区块链溯源系统,执法人员可实时追踪每条烟的流向。该局稽查支队队长周伟介绍:“系统可识别异常销售模式,比如短时间内向同一地址发货多条低价烟,系统会自动预警。”
然而,渠道合规的推进也面临挑战。一位不愿具名的零售户透露:“有些偏远地区的乡镇商店,网络覆盖差,系统操作复杂,实际执行难度大。而且8元以下好抽的烟的替代品——电子烟和传统烟草制品,监管标准不一,消费者可能转向这些灰色市场。”
在政策层面,国家烟草专卖局政策法规司司长刘强近日在行业会议上强调:“渠道合规不是‘一刀切’,而是要建立差异化管理体系。对于8元以下好抽的烟这类敏感产品,既要堵住非法渠道,也要保障合法需求。”他透露,新修订的《烟草专卖许可证管理办法》将增加对零售户分级分类管理的内容,预计今年第四季度出台。
针对消费者关心的价格问题,记者查阅了部分品牌最新零售价:南京(炫彩)12元/包、黄山(天都)10元/包、红河(99)9元/包。这些被视为“8元以下好抽的烟”的替代品,在市场上逐渐成为主流选择。
在云南昆明,记者发现当地烟草公司推出了“合规小店”试点,通过提供低于市场价的8元以下好抽的烟(如“云烟(软珍品)8元/包”),引导零售户回归正规渠道。试点店店主杨女士说:“政府补贴一部分,我们按规矩卖,既满足了老顾客,也避免了风险。”
业内专家认为,渠道合规的长期推进需要多方协同。北京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赵志远建议:“应建立‘烟草流通白名单’制度,对长期合规的零售户给予政策倾斜。同时,针对8元以下好抽的烟的消费群体,可探索‘公益+商业’模式,如与公益基金合作,降低产品价格但严格限定销售渠道。”
随着监管趋严,部分企业已开始布局合规创新。记者获悉,浙江中烟正在研发“智能烟柜”,通过人脸识别和大数据分析,确保每笔交易都在合规范围内。该技术预计将在2025年底前在杭州试点。
在采访的最后,记者注意到,尽管8元以下好抽的烟的获取难度增加,但消费者对“真品保障”的认可度提升。一位长期研究烟草消费行为的学者指出:“渠道合规的最终目标不是限制消费,而是保障健康和公平。当消费者愿意为合规支付溢价时,行业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