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6日,国家烟草专卖局今日发布最新行业监管动态,针对当前烟草市场乱象及地域性价格差异问题,再次强调“100元 烟 地域性”管控措施。据悉,近期部分省市卷烟零售价格出现异常波动,特别是中高端品牌“100元 烟 地域性”现象尤为突出,引发监管部门高度关注。国家烟草专卖局市场监测数据显示,截至7月15日,全国卷烟零售终端价格指数较上月同期上涨0.8%,其中“100元 烟 地域性”品牌价格波动幅度最大,部分区域零售价甚至突破150元/条,远高于全国平均价。
针对这一情况,国家烟草专卖局市场监管司司长李明在今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100元 烟 地域性’问题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更可能引发跨区域倒卖、走私等违法行为。我们将联合市场监管总局、公安部等部门,开展为期三个月的专项治理行动,重点打击‘100元 烟 地域性’价格操纵行为。”李明同时透露,此次行动将采取“线上监测+线下核查”双轨制,利用大数据技术精准定位价格异常区域,并要求各地烟草专卖局加强对零售终端的动态监管。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消费者对“100元 烟 地域性”现象反应不一。北京某高校教师王先生表示:“我在北京买‘100元 烟 地域性’品牌香烟只需120元,但出差到云南时,同款香烟价格高达180元,这种地域差让人难以接受。”而广东某烟民刘女士则认为:“高价格反而能减少青少年吸烟率,对控烟有积极作用。”中国控烟协会副会长姜垣指出:“‘100元 烟 地域性’现象本质是市场供需失衡的表现,长期来看,价格差异会加剧区域间烟草消费不平等,不利于健康公平。”
行业市场行情方面,2025年第二季度烟草市场呈现“高端热销、低端滞销”的特点。中国烟草总公司发布的《2025年二季度行业运行分析报告》显示,全国卷烟销量同比增长3.2%,但其中“100元 烟 地域性”以上品牌销量占比提升至42%,创历史新高。业内专家分析,这一趋势与《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修订后实施的“阶梯价格”政策密切相关。新规明确要求,烟草企业需根据不同价格区间设定差异化税收,以引导消费结构升级。
记者走访多地烟草专卖店发现,部分商家对“100元 烟 地域性”管控措施存在抵触情绪。上海某烟草零售店主张女士坦言:“我们店里的‘100元 烟 地域性’品牌库存积压严重,但消费者仍愿意购买高价走私烟,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让守法商家利益受损。”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研究中心主任张明远教授认为,此类问题反映出当前烟草监管体系存在漏洞,建议引入“价格联动机制”,即根据区域经济水平动态调整零售指导价,避免“一刀切”政策。
在法律合规层面,最新修订的《烟草专卖品价格管理办法》于7月1日起施行,明确规定“100元 烟 地域性”品牌需纳入重点监控目录,零售价格偏离指导价±15%的,将面临1万至5万元罚款。北京市烟草专卖局执法大队队长陈伟介绍:“我们已建立‘价格异常预警系统’,一旦发现某区域‘100元 烟 地域性’品牌价格持续偏离全国均价,将立即启动核查程序。”
业内专家对当前监管措施的评价呈现两极分化。中国烟草学会常务理事赵建国认为:“‘100元 烟 地域性’管控是行业规范化的重要一步,能有效遏制非税收入,但需注意避免‘价格天花板’导致的市场萎缩。”而国家烟草经济信息中心研究员孙丽则指出:“过度强调价格管控可能适得其反,建议从生产端入手,通过调整‘100元 烟 地域性’品牌产能配额,实现供需平衡。”
消费者评价方面,记者在社交媒体平台收集到大量反馈。一位网名为“烟民老王”的网友评论:“希望监管部门能真正解决‘100元 烟 地域性’问题,现在买烟就像‘打游击’,价格忽高忽低。”另一位消费者则调侃:“建议推出‘100元 烟 地域性’地图,方便大家‘薅羊毛’。”这种幽默背后的无奈,折射出烟草市场调控的复杂性。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部分烟草企业已开始主动调整策略。湖南中烟相关负责人透露:“公司正试点‘100元 烟 地域性’品牌区域定制版,通过差异化包装降低跨区域流通可能性。”云南中烟则表示将加大对“100元 烟 地域性”品牌渠道管控力度,确保终端零售价稳定在140元至160元区间。这种企业层面的自我规范,或将成为未来监管体系的重要补充。
在监管政策落地过程中,技术手段的应用也值得关注。国家烟草专卖局信息中心副主任王磊介绍:“我们已在全国推广‘一物一码’追溯系统,消费者可通过扫码查询‘100元 烟 地域性’品牌真伪及零售价区间,这一举措预计在年底前覆盖所有重点品牌。”
随着监管力度持续加码,烟草市场或将迎来新一轮洗牌。据行业预测,到2025年底,“100元 烟 地域性”品牌价格差异有望缩小至20元以内,但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仍需多方协同。正如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观察人士所言:“烟草监管永远在路上,‘100元 烟 地域性’只是这场持久战中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