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2日,烟草行业市场净化工作再迎新进展。据国家烟草专卖局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共查处各类涉烟违法案件2.3万起,查获假冒伪劣卷烟5.8亿支,市场净化率同比提升3.2个百分点。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监管部门与市场的共同努力,也反映出行业在打击非法烟草贸易方面的持续发力。
记者走访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发现,大型商超、便利店等正规渠道的卷烟销售秩序井然。在北京市朝阳区一家连锁超市内,店员表示:“现在进货渠道管理很严格,每批卷烟都有电子监管码,消费者扫码就能验证真伪。”消费者张先生在选购时特意拿起一包“中华”香烟扫码,确认无误后才放入男款手机包中。
然而,在部分城乡结合部及网络灰色地带,非法烟草交易仍时有发生。上海市烟草专卖局近期通报的一起典型案例显示,某电商平台卖家通过“蚂蚁搬家”方式,将假冒“ Marlboro”香烟拆分后分散发货,涉案金额达120万元。市场监管部门指出,这类行为不仅侵害品牌权益,更危害消费者健康。
烟草行业专家李明(化名)接受采访时分析:“当前市场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跨境走私与网络销售的无序扩张。特别是东南亚地区生产的低价仿冒品,通过‘海淘’等渠道流入国内,价格仅为正品的1/3到1/2。”他举例说,一包正品“双喜”售价约50元,而走私品在社交平台上标价仅16元。
在价格方面,记者注意到,2025年新版《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实施后,各地上调了卷烟批发指导价。以“利群”为例,杭州市场批发价从每条250元调整为270元,零售指导价相应调整为55元/包。尽管价格上浮,但杭州烟草公司市场部经理透露:“合规渠道销量反而增长了8%,说明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正在降低,更看重品质保障。”
消费者评价方面,30岁的程序员刘强表示:“我宁愿多花10块钱买正规烟,毕竟健康更重要。”而另一位消费者王女士则吐槽:“有些地方买烟要出示身份证,手续太繁琐。”对此,中国控烟协会副秘书长孙艳红指出:“实名制购烟是国际通行做法,长期看有助于减少青少年吸烟率。”
在创新监管手段上,广东、浙江等地已试点“区块链+烟草”溯源系统。深圳市烟草专卖局工作人员展示了一款智能货架:“消费者扫码后不仅能验真,还能查看产品从种植到销售的全程数据。”该系统上线三个月,深圳市场假烟检出率下降至0.3%。
烟草行业内部也在积极转型。菲利普·莫里斯国际公司中国区负责人表示:“我们正在推广‘iQOS’等加热不燃烧产品,这类产品焦油含量减少95%,符合国家‘双控’目标。”不过,中国疾控中心控烟办回应称:“此类产品仍含尼古丁,需纳入烟草监管体系。”
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一个有趣现象:部分消费者将购买卷烟与“男款手机包”等日常用品搭配采购。上海某品牌专卖店店员透露:“有顾客专门为买烟而来,顺便买包皮具,这样既能避税又方便携带。”这种消费习惯反映出市场对便捷性的需求,也提示监管部门需关注新型销售模式。
针对下一步工作,国家烟草专卖局计划于8月启动“净网2025”专项行动,重点整治网络售假、跨境走私等问题。业内人士预计,随着《电子商务法》与《烟草专卖法》的衔接更加紧密,非法渠道生存空间将进一步压缩。
在云南烟草基地,记者看到一片片整齐的烟田。烟农张大叔算了一笔账:“现在政策好,每亩烟叶补贴800元,加上烟站统一收购,比种玉米强多了。”这种从源头到终端的全链条监管,正是当前市场净化的核心所在。
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的推进,烟草行业市场净化将面临更高要求。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法律约束、技术赋能和消费者意识提升的多重作用下,烟草市场秩序正朝着更规范、更健康的方向发展。而在男款手机包等日常用品中,合规烟草产品的身影也将成为市场清朗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