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2日,全国烟草行业终端建设迎来新一轮变革,各地烟草零售终端持续升级,智能化、品牌化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词。记者走访北京、上海、广州等主要城市的烟草零售终端发现,烟草行业在严格监管下,终端建设不仅注重合规性,更在提升消费者体验方面下足功夫。
据国家烟草专卖局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烟草行业终端数量已突破600万家,较去年同期增长5.3%。其中,智能化终端占比提升至35%,电子支付、扫码购烟等功能已成为标配。上海徐汇区一家连锁烟草零售店店主王先生告诉记者:“现在店里安装了智能货架,顾客可以自主选择品牌,系统会自动记录销售数据,方便我们进行库存管理。”
与此同时,烟草行业终端建设也面临着严格的监管要求。7月10日,国家烟草专卖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烟草零售终端管理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地烟草公司加强对终端的日常巡查,确保零售户严格执行实名购烟、禁止向未成年人售烟等规定。北京市烟草专卖局执法人员在走访中发现,部分零售终端存在扫码购烟流程不规范的问题,已当场责令整改。
在品牌竞争方面,外烟爆珠品牌持续占据高端市场。记者在北京朝阳区一家高端商圈的烟草零售店看到,来自瑞士的“Blue Sky”和来自加拿大的“Vivid”等外烟爆珠品牌,单盒售价普遍在80-120元之间,尽管价格不菲,但仍吸引了不少年轻消费者。店员表示:“这些品牌主打独特口味和包装设计,很多年轻人会特意购买。”
中国烟草总公司市场研究部门负责人李博士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外烟爆珠品牌之所以受欢迎,主要在于其产品创新和营销策略。国内品牌也在加速跟进,比如‘红塔山’新推出的‘星辰爆珠’系列,单盒售价约50元,试图抢占这一细分市场。”
消费者评价方面,记者随机采访了多位烟民。30岁的软件工程师张先生表示:“我偶尔会尝试外烟爆珠品牌,觉得口感确实不一样,但价格太高,不可能经常买。”而45岁的出租车司机刘师傅则认为:“国产品牌性价比更高,而且买起来方便,没必要花冤枉钱买外烟。”
在合规性方面,多地烟草零售终端开始试点“人脸识别+实名认证”系统。广东省烟草专卖局透露,广州已有超过200家终端安装了该系统,顾客购买时需通过人脸识别验证身份,系统还会自动记录购买信息。一位参与试点的零售户坦言:“虽然初期投入较大,但能有效避免销售给未成年人,长期来看是值得的。”
行业专家指出,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修订案的逐步落实,烟草终端建设将更加注重社会责任。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研究中心教授陈明表示:“未来烟草零售终端不仅要满足销售功能,还要承担起健康宣传的职责,比如在显著位置张贴控烟公益广告等。”
市场行情方面,2025年第二季度全国卷烟批发价格指数为102.5,环比上涨0.8%。业内分析认为,高端品牌提价是主要原因之一。记者在多地发现,部分一线品牌如“中华”的单盒价格已突破100元大关,而外烟爆珠品牌如“Blue Sky”更是创下单盒118元的高价。
在监管报道方面,7月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烟草广告的通知》,明确要求烟草零售终端不得张贴任何形式的烟草广告。记者走访中发现,部分终端已用健康提示语替代了之前的品牌宣传海报。上海市徐汇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表示:“我们将对违规终端进行处罚,罚款金额最高可达5万元。”
外烟爆珠品牌在国内市场的表现也引起了监管部门的关注。据海关总署数据,2024年通过跨境电商渠道进入中国的烟草产品同比增长23%,其中爆珠类产品占比超过40%。国家烟草专卖局进出口司负责人表示:“我们将加强对跨境电商烟草产品的监管,防止非法渠道流入。”
消费者保护方面,多地烟草公司推出“购烟无忧”服务,消费者可通过终端扫描二维码查询产品真伪和购买记录。广州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数据显示,自该服务上线以来,卷烟投诉量下降15%。一位消费者表示:“现在买烟更放心了,万一有问题可以马上追溯。”
在行业新闻层面,中国烟草总公司宣布将在2025年下半年启动“终端数字化升级计划”,预计投入50亿元,为全国20万家终端配备智能管理系统。中国烟草学会秘书长赵明表示:“这将大幅提升行业管理效率,预计到2026年,全国终端数字化覆盖率将达到80%。”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部分终端开始尝试“烟+茶”等跨界经营模式。杭州一家连锁烟草店引入了茶叶专区,店长介绍:“这样可以吸引更多客流,增加非烟产品收入。”不过,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认为:“这种模式需要谨慎推进,必须确保烟草销售合规,避免引起监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