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1日,随着全国烟草行业监管政策的持续收紧,各地烟草市场迎来新一轮规范调整。据国家烟草专卖局最新通报,2025年上半年全国卷烟市场秩序总体平稳,但部分地区仍存在非法渠道购烟、未成年人吸烟等问题,监管部门正加大执法力度,确保《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落到实处。
记者今日走访北京、上海、广州等主要城市的烟草零售点发现,新版烟草专卖许可证的悬挂率和扫码验证设备的普及率均达到95%以上,但仍有部分消费者反映,个别偏远地区的便利店存在扫码设备老化、无法实时验证的情况。国家烟草专卖局市场监管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下半年将联合市场监管总局、公安部等部门开展“清源行动”,重点整治无证经营、销售假烟劣烟等违法行为,并要求各地烟草公司加快设备更新,确保消费者能通过“中国烟草”APP一键查询真伪。
在价格方面,2025年7月1日起实施的《卷烟价格管理办法》要求所有零售终端明码标价,并禁止价格欺诈。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全国统一零售价最高的“中华”硬盒(20支装)在一线城市部分高端烟酒店仍高达120元/条,但多数合规零售点已按指导价下调至98元/条。对于这一价格波动,中国烟草市场研究中心主任张明(化名)分析称:“随着控烟政策趋严,高端品牌溢价空间被压缩,未来或进一步向中低价位产品倾斜。”
值得关注的是,青少年吸烟问题仍是监管难点。北京市朝阳区烟草专卖局近日通报,在6月份的专项行动中,查获一起向未成年人售烟案件,涉案店主被处以5000元罚款并吊销许可证。北京市疾控中心发布的《2025年青少年烟草调查报告》显示,16-18岁青少年吸烟率较2024年下降1.2个百分点,但电子烟替代品的使用率上升3.5%。中国控烟协会副会长许建(化名)指出:“电子烟虽然不属于传统烟草范畴,但其尼古丁成瘾性不容忽视,建议将相关产品纳入统一监管。”
消费者对控烟政策的反应呈现两极分化。在南京某高校任职的李女士(化名)告诉记者:“我尝试过多种戒烟方法,但效果都不理想。去烟的最好办法有哪些呢女生?我觉得还是需要更科学的干预手段。”而另一位长期吸烟的陈先生(化名)则表示:“涨价和限售确实让买烟变麻烦,但只要想抽,总会找到渠道,关键还是个人自律。”
烟草行业内部也在积极寻求转型。据中国烟草总公司披露,2025年上半年,全国电子烟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8%,其中不含尼古丁的草本雾化产品占比达45%。广东某电子烟企业负责人透露:“我们正在研发‘无尼古丁’替代方案,预计年底前推出首批产品。”不过,国家烟草专卖局政策法规司强调,任何创新产品均需通过严格的安全评估,电子烟市场仍处于严管状态。
在法律合规层面,7月10日,最高法发布《关于审理涉烟草专卖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了网络售烟、跨境烟草走私等新型违法行为的法律适用标准。北京市律师协会行政法分会主任王强(化名)解读称:“该解释填补了网络监管的空白,比如通过社交平台私下交易烟草的行为,现在可被认定为非法经营罪。”
随着“世界无烟日”临近,多地政府启动了“无烟环境创建”项目。上海市卫健委宣布,到2026年全市80%的公共场所将实现全面禁烟,并计划在地铁、医院等场所设置智能烟感报警系统。对于这一举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刘芳(化名)评价道:“硬件升级是基础,但长期效果还需依赖公众意识的提升。”
在市场行情方面,2025年第二季度,国产低焦油卷烟市场份额首次突破30%,其中“利群”和“黄山”等品牌的低危害产品销量增幅显著。但行业分析师指出,消费者对“低焦油≠低危害”的认知仍存在误区,监管部门需加强科普宣传。与此同时,国际烟草巨头菲利普·莫里斯公司宣布,其“iQOS”加热不燃烧产品在中国市场的试点范围将缩减,转而加大减害技术研发投入。
对于普通烟民而言,政策的叠加效应正在显现。在武汉某工地打工的王师傅(化名)表示:“现在买包烟要扫码、要身份证,有时候赶工地上厕所,连烟都点不着就熄了。”但他也承认:“虽然麻烦,但至少知道买的是真烟,价格也透明。”而在社交媒体上,关于“去烟的最好办法有哪些呢女生”的讨论也愈发热烈,许多女性烟民分享通过运动、心理咨询等方式成功戒烟的经历,引发广泛关注。
总体来看,2025年烟草行业在监管高压下正经历深刻变革。从零售终端的数字化升级,到青少年保护的强化措施,再到替代产品的探索,各方力量正在共同推动这一传统行业走向更规范、更健康的未来。然而,如何平衡产业发展与社会责任,仍是摆在政策制定者和从业者面前的长期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