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0日,随着烟草行业渠道合规监管持续加码,各地烟草市场迎来新一轮整顿。据记者今日走访多家烟草零售终端了解到,近期国家烟草专卖局发布的《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管理办法》修订版正式落地,对渠道合规性提出更高要求,引发行业广泛关注。

在北京市朝阳区一家连锁便利店,店主王先生向记者展示了其店内悬挂的《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及电子追溯系统设备。他坦言:“现在进货、销售每一条烟都必须扫码录入系统,否则无法结算。尤其是‘中华’等高端品牌,监管更严,一旦发现渠道违规,罚款最高可达20万元。”记者注意到,店内所有卷烟均贴有防伪标识,且价格明码标价,其中“中华(硬)”售价为每条100元,与官方指导价一致。

与北京不同,广东省烟草专卖局今日通报了一起跨省非法渠道案。据办案人员介绍,涉案人员通过社交媒体虚构“中华的烟有100元的吗”等低价信息,诱导消费者购买走私烟。经查,该团伙利用跨境电商漏洞,将价值超500万元的假冒“中华”卷烟销往多个省份。广东省烟草专卖局稽查支队队长李强表示:“此类案件反映出渠道合规仍是监管重点,特别是电商平台和社交媒体成为新风险点。”

在消费者端,合规政策也引发热议。记者随机采访的几位烟民中,有消费者张先生直言:“现在想买到便宜的中华确实难,但渠道正规心里踏实。”而另一位消费者则抱怨:“中华的烟有100元的吗?现在最便宜也得120元,感觉被‘割韭菜’。”对此,中国烟草协会专家陈明解释:“高端品牌价格波动受供需影响,但合规渠道价格稳定,消费者需警惕低于市场价的‘陷阱’。”

市场监管方面,国家烟草专卖局今日发布上半年数据:全国共查处渠道违规案件1.2万起,没收非法卷烟约3000万条,罚没款总额超3亿元。其中,电子烟、加热不燃烧产品等新兴业态成为监管难点。上海市烟草专卖局表示,已联合网信办对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开展专项清理,累计下架违规广告2000余条。

与此同时,行业市场行情显示,合规渠道的利润空间正逐步被压缩。记者走访的某批发市场商户透露:“以前走灰色渠道还能赚差价,现在每条烟要交3%的溯源费,利润缩水明显。”但另一方面,合规经营的企业反而迎来机遇。云南中烟相关负责人透露,旗下“云烟”品牌因严格执行渠道管理,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8%,其中线上合规订单占比达40%。

在法律合规层面,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将于8月1日施行,明确将“无证运输”纳入刑事追责范畴。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赵律师指出:“此次修订对渠道合规提出更细化要求,例如禁止利用‘代购’等名义进行非法分装销售,企业需建立全链条追溯体系。”

业内专家对当前形势持谨慎乐观态度。中国烟草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刘教授认为:“渠道合规是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石,虽然短期内会增加经营成本,但长期看有助于净化市场环境。”他同时建议,监管部门应加大对合规企业的政策扶持,例如给予税收优惠或优先供应权。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一个有趣现象:部分消费者开始主动选择合规渠道。在杭州一家社区烟酒店,店员张女士告诉记者:“现在来问‘中华的烟有100元的吗’的顾客少了,反而更多人关注‘扫码是否正品’。”她展示了一款智能售烟柜,顾客可通过扫码查看产品全流程信息。

针对消费者关心的价格问题,记者查阅多地烟草系统数据发现,目前全国“中华(硬)”市场均价为每条120元,其中一线城市略高。记者在北京某免税店注意到,同款产品价格仅为80元,但店员明确告知:“此价格仅限离境游客购买,国内消费者购买需按市场价结算。”

随着合规监管常态化,烟草行业正经历深刻变革。从源头追溯、终端销售到消费者教育,各方正共同构建更完善的监管体系。一位长期从事烟草物流的业内人士感慨:“过去靠‘走量’赚钱,现在得靠‘合规’生存。”这一变化,或许正是行业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