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0日,随着传统节日“七夕”的临近,烟草市场再度迎来消费高峰。据记者走访多地烟草专卖店及零售终端发现,15元到20元的中细烟销量显著增长,成为节日送礼和自用的热门选择。在北京市朝阳区的一家烟草专卖店内,店长李明告诉记者:“近一周来,‘贵烟’‘红塔山’等中档品牌的中细烟销量环比增长约30%,尤其是‘贵烟(国酒香)’和‘红塔山(经典1956)’两款产品,几乎每天都有顾客专门点名购买。”

记者注意到,今年七夕期间,烟草企业推出的节日促销活动也助推了消费热潮。例如,湖北中烟在武汉市场推出的“利群(新版)”中细烟买一包送定制火机活动,吸引了大量年轻消费者。一位刚购买“利群”的年轻白领表示:“节日送礼需要体面,15元到20元的中细烟价格适中,包装又好看,很适合送朋友。”此外,多家烟草零售店还贴出“节日限量礼盒装”的标识,进一步刺激了消费需求。

然而,在消费升温的同时,市场监管力度也在加强。根据国家烟草专卖局最新发布的《2025年“双节”市场秩序专项整治方案》,各地烟草部门将严查无证经营、价格欺诈等行为。上海市烟草专卖局稽查支队队长张伟向记者强调:“所有零售终端必须明码标价,严禁哄抬物价。特别是对15元到20元的中细烟,要确保货源合法、价格透明。”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地区的零售商存在“暗箱操作”现象,例如将“南京(佳品)”原价18元标为“活动价”,实则无优惠,此类行为已受到监管部门的警告。

行业专家对节日消费趋势持谨慎乐观态度。中国烟草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志强指出:“15元到20元的中细烟属于消费升级的‘黄金区间’,既满足了消费者对品质的需求,又符合当前控烟政策下理性消费的趋势。但企业需注意,过度依赖节日促销可能引发市场波动,长期来看,产品创新和品牌文化才是核心竞争力。”

在消费者评价方面,记者采访了多位烟民。来自广州的工程师王先生表示:“我平时抽10元档的烟,但过节时会买一包‘红双喜(硬)’(18元)送给父亲,觉得这个价位有面子。”而成都的烟民刘女士则吐槽:“现在中细烟的包装越来越花哨,但口感变化不大,希望品牌能更注重产品本身。”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消费者对“节日特供”产品持怀疑态度,一位不愿具名的消费者透露:“去年买过某品牌‘七夕限定’烟,抽起来和普通款没什么区别,感觉就是营销噱头。”

从市场数据来看,15元到20元的中细烟已成为烟草行业的重要增长点。据行业统计,2025年上半年,该价位段产品销量同比增长15.7%,其中“玉溪(和谐)”“黄金叶(天叶)”等品牌凭借稳定的品质和适中的价格,市场份额持续扩大。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担忧,随着电子烟等替代品的兴起,传统烟草消费可能面临新的挑战。

在法律合规层面,多地烟草部门重申《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要求零售终端在销售时必须查验购烟者身份证件,并不得向未成年人销售烟草制品。北京市海淀区某社区烟酒店的店主刘女士表示:“现在系统会自动记录购烟人信息,操作不规范很容易被处罚,所以我们都尽量提醒顾客主动出示证件。”

针对消费者关心的健康问题,记者查阅了国家卫健委发布的《2025年中国控烟报告》,其中提到:“我国吸烟率虽呈下降趋势,但节日等特殊时期的集中消费仍需警惕。”中国疾控中心控烟办副主任赵文华建议:“烟草企业应承担更多社会责任,例如在节日包装上增加健康警示,或推出‘限量版’公益烟,将部分利润捐赠给控烟项目。”

综合来看,2025年七夕节期间,15元到20元的中细烟在烟草市场扮演了重要角色,既反映了消费升级的态势,也暴露出市场监管与行业自律的短板。未来,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和监管政策的完善,这一价位的烟草产品或许将迎来新的发展模式。但无论如何,理性消费、合规经营应成为全行业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