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0日,中国烟草行业配额管理迎来新动态,国家烟草专卖局最新政策调整引发市场广泛关注。记者今日从多个渠道获悉,针对“黑牡丹烟”等高端卷烟品牌的配额分配方案已正式下发,此举旨在平衡供需关系,遏制非正常渠道流通。
根据《烟草行业2025年配额管理实施细则》规定,今年全国卷烟总配额较去年缩减5%,其中高端品牌降幅达8%。国家烟草专卖局政策研究室主任李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此次调整是基于市场监测数据做出的科学决策,去年‘黑牡丹烟’等品牌出现过度集中投放现象,导致部分地区断供,此次改革将优化区域分配比例。”
记者走访北京、上海等主要市场发现,新政策实施首日,“黑牡丹烟”(软包)零售价维持在450元/条,但部分专卖店出现限量供应情况。上海市民王先生告诉记者:“早上8点就有人排队,店员说每天只卖30条,比上周少了一半。”
行业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卷烟销量同比增长3.2%,但结构性矛盾突出。中国烟草总公司市场监测中心发布的《半年度报告》指出,高端品牌“黑牡丹烟”销量增长12%,远超行业平均增速,但二线品牌普遍下滑。对此,国家局决定将配额向中端市场倾斜,预计中端品牌占比将从去年的35%提升至42%。
在政策解读会上,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专家张教授指出:“新规符合《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第十七条关于‘合理配置资源’的要求,但需警惕‘配额寻租’现象。”他建议监管部门加强流向追溯,目前全国已有85%的烟草批发企业接入电子监管系统。
记者采访多位零售户了解到,新政策带来的影响不一。北京市海淀区烟草专卖店店主刘女士表示:“‘黑牡丹烟’每箱配额从60条减到50条,但利润空间反而扩大,因为价格稳定在450元。”而广东某县级批发商则抱怨:“中端品牌‘金桥’配额减少,导致本地市场出现20%的缺口。”
在消费者层面,态度呈现两极分化。一位月收入2万元的白领李女士称:“‘黑牡丹烟’配额减少后更显得稀缺,反而刺激了收藏需求。”而另一位烟民则吐槽:“现在买包好烟比以前难多了,上周特意去天津出差就是为了买‘黑牡丹烟’。”
值得关注的是,国际烟草市场动态也影响着国内政策走向。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报告,全球烟草税负平均达零售价的66%,我国目前为52%。中国烟草学会副会长赵永胜分析:“配额收紧的同时,部分品牌价格可能上浮,这与WHO控烟框架精神相符。”
在合规层面,新规明确要求各省级烟草公司建立“配额使用报告制度”。记者查阅《烟草行业合规手册》发现,违反配额管理的行为将面临最高50万元罚款,情节严重者可能被取消经营资格。某省烟草专卖局稽查支队透露,今年已查处3起“黑牡丹烟”跨区域倒卖案件,涉案金额超过200万元。
针对市场关心的“黑牡丹烟”未来走势,行业分析师陈先生给出专业判断:“短期看价格将保持稳定,长期则取决于产能调整。按照国家局规划,到2027年高端品牌占比将降至30%以下。”
在政策执行层面,各地反应迅速。记者获悉,四川省烟草专卖局已启动“配额动态监测系统”,每日更新库存和流向数据;而浙江省则试点“消费者积分购烟”新模式,优先保障长期购买“黑牡丹烟”的消费者。
对于此次调整,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理解。中烟国际(香港)公司市场总监表示:“这是中国烟草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注意到今年‘黑牡丹烟’的焦油含量已降至8mg,更符合健康消费趋势。”
在采访接近尾声时,记者注意到北京市朝阳区一家专卖店门口贴出新通知:“因‘黑牡丹烟’配额调整,每日限购2条,请顾客谅解。”这或许预示着未来烟草市场将进入更加精细化的管理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