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0日,烟草行业在多重政策调控与市场需求的交织下,呈现出复杂多变的态势。据《烟草经济观察报》记者今日从国家烟草专卖局获悉,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烟草行业实现税利总额同比增长5.2%,但增长速度较去年同期有所放缓。这一数据背后,既有行业主动适应新规的积极调整,也反映了消费者需求的微妙变化。
在政策层面,自2024年底实施的《烟草制品生产与销售管理办法》进一步收紧了烟草广告投放范围,同时提高了部分卷烟产品的生产许可门槛。记者走访北京、上海、广州等主要城市烟草专卖店发现,尽管政策趋严,但市场并未出现大幅波动。北京西城区一家老字号烟酒店老板李师傅告诉记者:“现在进货渠道更规范了,但销量基本稳定。特别是‘20以内买什么烟’这个价位的烟,比如‘黄山(红方印)’和‘红塔山(经典1956)’,销量一直不错。”
关于“20以内买什么烟”这一消费者普遍关心的问题,记者进行了专项调查。在上海南京路一家连锁烟酒店,店员推荐道:“现在这个价位的烟选择很多,像‘南京(红)’18元一包,口感醇和;‘双喜(硬经典)’16元,性价比高。如果追求淡一点的味道,‘黄金叶(天叶)’19元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记者注意到,这些低价位香烟普遍采用“小包装、低定价”策略,以应对可能的消费税调整。
烟草行业专家、中国烟草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明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前行业正处于结构调整期,一方面要落实控烟政策,另一方面要维护市场稳定。从长期看,价格策略仍将是烟草企业的重要竞争手段,尤其是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群体。”他特别提到,近期部分品牌推出的“环保包装”概念产品,虽然成本略有增加,但并未显著影响市场接受度。
在消费端,记者随机采访了多位烟民。28岁的程序员小王表示:“最近物价涨了不少,20元以下的烟确实考虑更多。我一般买‘红河(软)’12元,虽然便宜但够用。”而45岁的出租车司机老陈则认为:“‘20以内买什么烟’这个问题现在问得少了,因为好抽的牌子都涨价了。我现在抽‘利群(软)’18元,比以前贵了2块,但习惯了。”
市场行情方面,记者从行业内部渠道了解到,今年上半年“中华”、“黄山”等高端品牌增速明显放缓,而“红塔山”、“双喜”等中端品牌保持稳定。值得注意的是,电子烟替代品市场持续扩张,某头部电子烟品牌负责人透露,其产品在25-40岁男性消费者中的渗透率已达15%,对传统卷烟形成了一定分流。
监管层面,国家烟草专卖局近日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烟草市场秩序的通知》,要求各地加强市场监管,严打假冒伪劣和走私香烟。上海海关近日查获一批涉嫌走私的“云烟”香烟,涉案金额超过200万元。上海海关缉私分局负责人表示:“随着关税调整,走私活动有所抬头,我们将持续保持高压态势。”
在法律合规方面,新修订的《广告法》补充规定禁止在互联网平台展示烟草品牌标识,多家电商平台已开始执行新规。记者发现,京东、天猫等平台已将烟草类目下架,转而提供“烟草制品销售点查询”服务。北京某律所合伙人王律师分析:“这一变化反映了监管思路从‘堵’向‘疏’的转变,但实质控烟力度并未减弱。”
国际烟草市场动态也值得关注。据行业媒体报道,菲莫国际(Philip Morris International)近日宣布其创新烟草产品(ITP)在欧美市场的接受度突破25%,这一数据高于行业预期。国内某烟草集团海外事业部负责人表示:“国际经验表明,产品创新是烟草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国内市场也正在探索类似路径。”
回到“20以内买什么烟”这一核心问题,记者在多个城市发现,不同地区消费者偏好存在明显差异。在西南地区,“云烟(软)”和“红河”系列更受欢迎;而在东北地区,“哈尔滨(软)”和“红塔山”销量领先。这种地域差异反映了烟草消费的深层文化因素。
综合来看,2025年7月20日的烟草行业呈现出“政策趋严、市场分化、消费理性”三大特征。随着《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修订案的进一步讨论,行业或将迎来新一轮调整期。对于消费者而言,如何在政策框架内做出经济合理的消费选择,仍是当下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而在北京三里屯一家新开业的“无烟咖啡馆”里,店主李小姐的话或许代表了部分年轻人的态度:“其实20元能喝杯不错的咖啡,何必纠结‘20以内买什么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