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0日,随着全国烟草行业许可管理体系的持续优化,各地烟草专卖局今日发布了一系列新规,旨在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打击非法流通。据记者实地走访了解,此次调整重点涉及零售终端管理、电子烟监管以及跨区域经营许可等方面,多位业内专家指出,这些措施将有效遏制“微商一条烟多少钱”等灰色交易链条,推动行业合规化发展。
在北京市朝阳区烟草专卖局,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最新的零售许可证申请流程。相关负责人表示:“自2024年新修订的《烟草专卖许可证管理办法》实施以来,我们已累计清理不符合规定的零售点327家,其中不乏利用微商渠道销售烟草的商户。”记者注意到,新规明确要求所有零售终端必须安装具备防伪溯源功能的电子监管系统,一旦发现未授权销售行为,系统将自动锁定并向监管部门报警。
与北京类似,广东省烟草专卖局今日公布的半年报告显示,通过强化区域协同执法,该省已查处跨省走私案件12起,涉案金额超过800万元。广东省局稽查支队队长李明坦言:“过去‘微商一条烟多少钱’的低价竞争,不仅扰乱市场,还导致税收流失。现在我们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精准锁定异常交易。”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烟民反映,此前通过微信购买的外省香烟价格普遍比正规渠道低20%至30%,但新规实施后,这类交易已大幅减少。
在消费者端,市场反应呈现出两极分化。来自上海的王女士告诉记者:“以前通过朋友代购的微商香烟,一条中华只要450元,现在必须去指定商店买600元,确实增加了负担。”而另一位烟民张先生则表示支持:“虽然价格高了,但能确保真伪,避免买到假烟。”据行业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卷烟平均零售价同比上涨5.3%,但假冒伪劣产品投诉量下降42%。
烟草行业法律专家陈教授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此次许可管理调整的核心是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最新修正案,特别是其中关于电子渠道监管的条款。未来,所有线上烟草交易必须接入国家烟草专卖局指定的平台,否则将面临最高50万元的罚款。”他特别提到,微商、直播等新型销售模式正成为监管重点,相关企业需在8月31日前完成合规备案。
与此同时,电子烟行业的监管也在同步收紧。上海市烟草专卖局今日通报,自2025年1月1日电子烟专卖制度实施以来,全市已核发电子烟专卖许可证156张,较去年同期增长78%。然而,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中发现,仍有部分年轻人通过非正规渠道购买不含尼古丁的“调味电子烟”,价格普遍在30元到50元之间。业内人士透露,这部分产品大多来自未获许可的微商群体。
在市场行情方面,传统烟草品牌价格体系趋于稳定。记者走访北京三里屯商圈时发现,中华、玉溪等一线品牌价格保持稳定,而部分区域性品牌如南京(经典1956)因原料成本上升,单条价格上调至320元。烟草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全国卷烟销量同比增长1.2%,但利润增幅达到8.7%,反映出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的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微商渠道的地下交易并未完全消失。记者通过暗访发现,在部分二三线城市,仍有微商通过“拼单”方式销售烟草,一条双喜(硬)香烟的标价仅为120元,远低于市场价180元。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微商告诉记者:“现在不敢大规模做,都是熟人小批量下单,用顺丰空运,每单不超过10条。”这种模式虽然隐蔽,但已被多地烟草局列为下半年重点打击对象。
针对消费者关心的“微商一条烟多少钱”问题,多位专家给出建议。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研究中心副主任赵老师表示:“消费者应认识到,低价烟草往往伴随着假烟风险,一旦被查处,不仅面临罚款,还可能影响个人征信。”他举例说,近期河北廊坊有消费者因购买微商香烟被查,不仅被没收香烟,还被处以相当于非法购买金额30%的罚款。
在政策执行层面,各地烟草局正探索“互联网+监管”新模式。浙江省烟草专卖局开发的“浙烟通”小程序已覆盖全省80%的零售终端,通过人脸识别和扫码验证,可实时追踪每一包香烟的流向。浙江省局信息化处处长表示:“这套系统可以精确识别异常订单,比如同一IP地址短时间内多次购买,系统会自动标记风险。”
随着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推进,烟草行业许可管理正逐步向“更严格、更透明、更智能”的方向发展。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虽然短期内部分消费者面临价格调整的适应期,但从长远看,规范化管理将有助于维护公平竞争环境,保障国家税收和消费者权益。多位业内人士预测,未来两年,烟草行业或将迎来新一轮整合,合规经营的企业将获得更大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