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0日,烟草行业迎来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尽管国家烟草专卖局近期并未出台新的调控政策,但市场却悄然发生了变化。据行业内部人士透露,多家烟草企业正加速推进“减害降焦”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而这一趋势在今年的新品发布会上表现得尤为明显。记者走访多家烟草专卖店发现,尽管价格并未出现大幅波动,但消费者对新产品的接受度似乎正在悄然变化。
在北京市朝阳区一家烟草专卖店内,店主李师傅正忙着给顾客介绍一款新上市的混合型卷烟。他拿起一包印有“低焦油”标识的香烟,说道:“以前1元能买啥样的烟?大多是些低档次的,焦油含量普遍在15毫克以上。现在不一样了,你看这款,焦油含量只有6毫克,价格是28元一包,但买的人不少。”
记者注意到,这家店铺的墙上贴着一张由国家烟草专卖局发布的《2025年烟草行业减害降焦技术白皮书》。白皮书指出,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已有超过60%的卷烟产品焦油含量降至8毫克以下,而这一比例在2020年时仅为30%。这一数据印证了烟草行业在“减害降焦”方面的努力,但消费者是否买账,仍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烟民。一位姓张的年轻消费者表示:“以前1元能买啥样的烟?比如‘红塔山’的经典款,味道重,呛嗓子。现在虽然价格涨了,但至少对身体危害小一点,这也是为什么我愿意尝试新品的原因。”而另一位老烟民则持不同看法:“价格涨得太多了,以前10块钱能买两包,现在28块只能买一包,性价比太低了。”
烟草行业的创新并非仅限于“减害降焦”。据行业媒体报道,多家企业已开始布局电子烟与传统卷烟的结合产品。某知名烟草品牌的市场总监在接受采访时透露:“我们正在研发一种可调节焦油含量的电子雾化产品,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调整‘危害程度’。这既是技术上的突破,也是对消费者需求的回应。”
然而,这一创新也引发了监管层面的关注。国家烟草专卖局法规司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电子烟与传统卷烟的结合产品,目前仍处于灰色地带。虽然我们鼓励技术创新,但任何产品都必须符合《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相关规定,不能以‘创新’为名规避监管。”
与此同时,烟草市场的价格波动也成为了行业关注的焦点。记者查阅了多家烟草零售平台的数据,发现2025年上半年,全国卷烟平均零售价格较去年同期上涨了5.3%,其中高端产品涨幅更为明显。一位业内专家分析道:“这主要与原材料成本上升、环保要求提高以及研发投入加大有关。以前1元能买啥样的烟?现在恐怕连一包低档烟的十分之一都买不到。”
在上海市的一家高端烟草专卖店内,记者见到了一位正在选购“中华”牌香烟的消费者。他告诉记者:“以前1元能买啥样的烟?那时候‘中华’可是奢侈品,一包要卖到50多块。现在虽然价格涨了,但品质和口感确实不一样。我愿意为更好的产品买单。”
烟草行业的另一大创新体现在包装设计上。记者发现,多家烟草企业开始采用可降解材料制作烟盒,并增加了防伪技术。某烟草公司设计部的负责人表示:“我们不仅要在产品上下功夫,还要在包装上体现环保理念。消费者越来越关注健康和环保,这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然而,这些创新是否真正能够改变烟草行业的现状,仍需时间验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一位研究员指出:“烟草行业的创新,不能仅仅停留在‘减害降焦’上,更关键的是如何减少吸烟人口。技术可以降低危害,但无法消除危害。这才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采访的最后,记者遇到了一位正在购买“利群”牌香烟的消费者。他告诉记者:“以前1元能买啥样的烟?比如‘红河’、‘白沙’,现在这些牌子也涨价了,但至少还有选择。希望烟草行业能继续创新,让消费者有更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