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9日,北京——随着中国烟草行业年轻化趋势日益显著,市场、监管、消费者及专家等多方视角下的讨论愈发激烈。今日,记者走访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多个城市的烟草零售点,发现“年轻烟民”群体正以不可忽视的速度增长,这一现象不仅引发了行业内的深度调整,也牵动着监管部门的神经。
在北京市朝阳区的一家便利店,记者看到几位穿着潮流的年轻人正在选购香烟。其中一位20岁出头的年轻男子表示:“多少钱的烟可以抽,对我来说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品牌要够‘有面子’。”他拿起一包价格为60元的“利群”香烟,解释道:“同龄人聚会时,抽这种烟显得更有品位。”这一说法在采访中得到了多位年轻烟民的共鸣。
行业市场行情显示,近年来,烟草企业纷纷推出面向年轻人的新品,试图通过包装设计、口味创新等方式吸引这一群体。例如,某品牌推出的“薄荷爆珠”系列香烟,单包价格在50元左右,因其独特的口感和时尚包装,在18至25岁的年轻消费者中颇受欢迎。然而,这种策略也引发了监管部门的担忧。
据《中国烟草报》今日报道,国家烟草专卖局近期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控烟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烟草企业不得在包装上使用吸引青少年的元素,并加强对零售终端的监管。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现在很多品牌都在打‘擦边球’,比如用动漫元素或明星代言,但这些做法已经被明令禁止。”
记者采访了上海的一位烟草零售商,他透露:“最近一个月,20岁以下的顾客增加了约30%,他们大多会问‘多少钱的烟可以抽’,然后直接指向那些包装最‘好看’的。”这种趋势与全国多地的市场反馈一致。然而,这种增长并非没有代价。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2025年中国青少年烟草调查报告》,15至24岁的吸烟率较去年同期上升了1.2个百分点,这一数据让控烟人士忧心忡忡。
在法律和合规层面,2024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草制品。但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部分零售商对“未成年人”的界定存在模糊地带。一位广东的零售商表示:“有时候看不出来对方多大,只能靠自觉。”这种情况下,监管部门正计划引入人脸识别等科技手段,加强对零售环节的监管。
多位业内专家对烟草年轻化现象发表了看法。中国控烟协会副会长表示:“烟草企业应当承担社会责任,不能为了短期利润牺牲青少年健康。”而烟草行业分析师则认为:“年轻消费者是未来的市场主力,企业需要找到合规与创新之间的平衡点。”这种分歧反映了行业内部的复杂博弈。
在消费者评价方面,一位25岁的职场新人告诉记者:“我身边抽烟的人越来越多,但价格也在上涨。以前一包20元的烟就能满足,现在多少钱的烟可以抽,已经成了大家讨论的话题。”他举例说,某品牌的高端系列价格已超过80元一包,但仍有消费者愿意购买,只因“觉得值”。这种消费心理的变化,让烟草企业看到了商机,也让控烟工作面临更大挑战。
与此同时,国际市场的经验值得借鉴。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报告,泰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通过提高烟草税、禁止特定包装等方式,有效降低了青少年吸烟率。中国烟草行业是否能够借鉴这些经验,成为监管者和企业共同思考的问题。
在广州市的一家大学校园附近,记者发现多家烟草零售点被要求张贴“禁止向未成年人售烟”的标识,但实际执行情况参差不齐。一位校方工作人员表示:“学校周边的监管需要更严格,否则控烟政策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综合来看,2025年7月19日的这一幕,既反映了烟草行业年轻化趋势的不可逆转,也揭示了多方力量在这一过程中的角力。从消费者“多少钱的烟可以抽”的朴素考量,到监管部门的高压政策,再到企业的创新与合规,这场关于烟草与年轻人的博弈,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