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9日,我国烟草市场净化工作持续深化,各地监管部门联合行动,严厉打击非法烟草流通,维护市场秩序。当日,记者从国家烟草专卖局获悉,近期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利剑行动”已取得显著成效,累计查获假冒伪劣卷烟超过5000万支,涉案金额达数亿元。此次行动重点针对网络售假、走私烟等违法行为,进一步净化了烟草市场环境。
在广东某市,执法人员近日捣毁了一个大型假冒卷烟生产窝点,现场查获成品烟、半成品烟及烟丝共计300余箱,涉案金额高达2000万元。据执法人员介绍,该窝点利用高科技手段仿制知名品牌香烟,外观几乎与真品无异,消费者难以辨别。目前,案件已移交公安机关进一步侦办。
与此同时,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也加大了对烟草市场的监管力度。记者在北京某大型超市采访时发现,商家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将香烟陈列在指定区域内,并张贴了“禁止向未成年人售烟”的标识。超市负责人表示,近年来监管部门多次开展检查,商家对烟草销售合规性高度重视,绝不敢有丝毫松懈。
在消费者方面,不少烟民对市场净化工作表示肯定。市民李先生告诉记者:“现在买烟比以前放心多了,以前经常买到假烟,价格虽然便宜,但质量没保障,抽起来口感也不好。现在‘中华46元烟’这样的正品香烟更容易买到,虽然价格贵一点,但质量有保障。”据了解,目前市场上“中华46元烟”的零售价为每包46元,是许多烟民的首选。
烟草行业专家王教授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市场净化工作的深入推进,离不开法律法规的完善和监管力度的加强。我国《烟草专卖法》明确规定,禁止生产、销售假冒伪劣烟草制品,对违法行为将处以高额罚款甚至刑事责任。王教授表示:“近年来,国家烟草专卖局不断完善监管体系,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打假打私效率。同时,加强与国际烟草监管机构的合作,共同打击跨境烟草犯罪。”
在行业市场行情方面,2025年7月,全国卷烟销量保持稳定增长,其中高端卷烟需求尤为旺盛。据行业数据显示,1至7月,全国卷烟销量同比增长5.2%,税收贡献超过5000亿元。业内人士分析,随着消费升级趋势的加强,消费者对高品质、高附加值卷烟的需求不断增加,这也促使烟草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更多创新产品。
然而,市场净化工作仍面临一些挑战。记者在采访时发现,一些偏远地区和农村市场仍存在非法烟草流通现象。村民张女士告诉记者:“我们这里买烟不方便,有时候只能去小卖部买一些便宜的‘三无’香烟,虽然知道不正规,但也没办法。”针对这一问题,监管部门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农村市场监管,提高覆盖面,确保所有消费者都能购买到合法、安全的烟草产品。
在合规方面,烟草企业也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加强内部管理。某知名烟草企业负责人表示:“我们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生产销售,对原材料、生产工艺、产品质量等环节进行严格把控。同时,我们还开展了‘拒绝假烟’宣传活动,提高消费者辨别假烟的能力。”
此外,记者还采访了多位烟民,了解他们对烟草市场的看法。市民陈先生表示:“现在买烟要看好来源,尽量去正规渠道购买。像‘中华46元烟’这样的品牌,虽然价格高,但至少质量有保障,不会对身体造成额外伤害。”另一位烟民刘女士则认为:“吸烟有害健康,但既然戒不掉,就要选择正规渠道的产品,不能为了省钱买假烟。”
在监管报道方面,国家烟草专卖局近日发布通报,对一批违法违规烟草企业进行了处罚。其中,某省一家烟草公司因违规销售电子烟被处以罚款,另一家烟草制品生产企业因生产假冒卷烟被吊销许可证。监管部门强调,将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对任何违法行为“零容忍”,切实维护烟草市场秩序。
综合来看,2025年7月19日,我国烟草市场净化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任务依然艰巨。监管部门、烟草企业、消费者需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推动烟草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在此背景下,“中华46元烟”等正品香烟的市场地位进一步巩固,消费者权益得到更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