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9日,烟草行业消费分级现象持续引发社会关注。随着我国烟草市场逐步走向精细化,不同价位的香烟产品呈现出明显的消费分层趋势。记者今日走访多地烟草零售终端发现,从几元到数百元的香烟价格区间内,消费者选择偏好与品牌定位日益清晰,而“木头香烟多少钱一包”的疑问,在普通烟民群体中尤为常见。
上午10时,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一家烟草专卖店内,店员王女士正忙着为顾客介绍新品。“现在顾客问得最多的就是‘木头香烟多少钱一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她告诉记者,“我们店里的‘红双喜’普通装售价12元一包,而高端的‘九五至尊’则高达120元一包,中间还有几十个价位梯度。”据王女士观察,近期低价香烟销量有所下滑,而中端价位(30-60元区间)产品增长明显,这与行业消费分级趋势不谋而合。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我国烟草市场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其中,10元以下价区销量同比下降8.3%,而50-100元价区增长12.7%。国家烟草专卖局政策研究室专家李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消费分级是市场自然选择的结果,也是国家‘控烟与税收平衡’政策引导下的必然趋势。目前行业正在严格执行《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修订后的价格分级标准,确保各价区产品符合税收和监管要求。”
记者随机采访的几位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各异。在朝阳区工作的张先生(化名)表示:“我一个月前刚从10元的‘黄山’换到30元的‘玉溪’,虽然贵了三倍,但口感和包装都明显提升,算下来每天多花3块钱,还能少抽两根。”而来自河北农村的赵大爷则坚持购买5元的“黄果树”,“现在种地不容易,抽烟就得图个实在,‘木头香烟多少钱一包’这种问题对我们来说,答案必须是越便宜越好。”
烟草行业内部人士透露,消费分级背后是品牌战略的重新布局。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市场分析部负责人在内部会议上指出:“我们正在将‘云烟’系列进行价区细分,低端市场由‘云烟(软珍品)’12元价位守住,中端通过‘云烟(紫)’35元价位承接,高端则依靠‘云烟(双喜)’90元价位突破。”这种策略已在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中得到验证,云烟系列营收同比增长15.2%,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然而,消费分级也带来新的合规挑战。上海市烟草专卖局近期查处了一起跨价区套利案件,不法商家通过虚报销售数据,将应税价区产品混入低税价区销售。该局法规处处长陈伟强调:“《烟草专卖品价格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不同价区产品必须严格分区存储和销售,任何混淆价区行为都将面临最高50万元的罚款。”
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烟草产品信息披露提出了更高要求。北京律协消费者权益专业委员会主任刘律师指出:“消费者有权知晓香烟的完整价格构成,包括税金、成本和利润。当被问及‘木头香烟多少钱一包’时,商家不仅应告知零售价,还应主动说明该价位对应的税收档次。”这一规定促使越来越多零售终端在柜台设置价区标识牌。
值得关注的是,电子烟与新型烟草制品的兴起正进一步影响传统卷烟的消费分级格局。深圳某电子烟品牌市场总监表示:“传统烟草的消费分级模式正在被打破,未来可能会形成‘传统烟-加热不燃烟-电子烟’的三层消费体系,各层内部再进行细分。”这种趋势在2025年第二季度市场数据中已初现端倪,中高端价位电子烟替代品销量环比增长22%。
下午3时,记者来到广州越秀区北京路步行街,这里聚集了众多游客和本地消费者。烟草零售户林老板指着货架上琳琅满目的香烟说:“现在卖烟得懂心理学,有位老顾客专门买20元的‘利群’,他说这个价位既能体现身份,又不会让家人觉得太过铺张。”这种消费心理变化,让“木头香烟多少钱一包”的问题,从单纯的询问变成了身份和生活方式的象征。
中国社科院烟草研究所发布的《2025年中国烟草消费趋势报告》指出,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和健康意识增强,烟草消费分级将呈现“金字塔尖化”特征——高端产品增长速度持续高于中低端,但大众市场仍占据主导地位。该报告预测,到2026年,50元以上价区产品将首次突破烟草总销量的30%。
在监管层面,国家烟草专卖局正筹划建立消费分级动态监测系统。据内部人士透露,该系统将实时追踪各价区销售数据,并与个人所得税率、地区消费水平等指标关联分析,为未来调整烟草税收政策提供依据。这一举措被认为是继2023年烟草税改革后的又一重要监管创新。
随着夜幕降临,北京一家24小时便利店内的烟草柜台前,一位年轻消费者正仔细比较着不同价位的香烟。“我最后选了45元的‘芙蓉王’,虽然比平时抽的15元‘白沙’贵不少,但感觉更值。”他的选择,正是当前烟草消费分级最生动的注脚。在政策引导、市场选择和消费者认知的共同作用下,我国烟草市场的分层格局正在变得更加清晰和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