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9日,随着“AI标题”这一概念在烟草行业持续发酵,年轻化现象再次成为舆论焦点。记者今日走访多地烟草市场发现,尽管监管趋严,但烟草企业仍在通过包装设计、营销策略等方式吸引年轻消费者,引发社会广泛讨论。
在北京市朝阳区一家烟草专卖店,记者看到,一款名为“未来之光”的新品香烟包装采用了极简设计,辅以荧光绿和渐变蓝的配色,明显迎合年轻人的审美。店员表示:“这款烟上市不到一个月,销量已经超过传统品牌。”当被问及“银黑把兰州烟多少钱一包”时,店员回答:“现在兰州银黑把售价是12元一包,但未来之光要15元。”
这一现象与国家烟草专卖局2024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烟草制品营销行为的通知》形成鲜明对比。该通知明确要求,禁止在烟草制品包装上使用“低焦油”、“淡味”等误导性描述,并限制针对年轻人的营销活动。然而,记者在社交媒体上发现,仍有品牌通过“电子烟转型”、“健康烟草”等擦边球概念吸引年轻群体。
中国控烟协会副秘书长李明在接受采访时指出:“烟草年轻化是行业面临的重大挑战。AI技术虽然可以用于反吸烟宣传,但也被部分企业用于精准营销。”他引用世界卫生组织数据称,全球每年有800万例烟草相关死亡,其中青少年占比逐年上升。
上海市烟草专卖局近日查处的一起案件更印证了这一趋势。执法人员发现,某品牌通过AI算法分析用户数据,向18-25岁群体推送“限量版”烟草产品广告。该品牌市场总监在听证会上辩称:“我们只是提供个性化推荐,符合《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最终,该企业被处以50万元罚款。
在消费者层面,争议尤为激烈。22岁的软件工程师王磊告诉记者:“我尝试过一款新烟草,包装上写着‘AI智能控焦’,但价格高达20元一包。后来发现这只是噱头,焦油含量并没有标注。”而35岁的张女士则表示:“年轻人喜欢尝试新鲜事物,但烟草企业应该承担社会责任。”
烟草市场行情显示,2025年上半年,传统品牌销量下滑3.2%,而“年轻化”产品增长11.7%。中国烟草总公司内部人士透露:“我们正在研究更严格的年龄验证系统,可能引入人脸识别技术。”
广东某高校社会学教授陈华指出:“烟草年轻化与消费主义文化密切相关。当‘AI’成为时尚标签,一些企业就利用这种心理制造产品。”他建议:“应将烟草营销纳入‘数字伦理’监管范畴。”
记者在广州市天河区随机采访发现,不少年轻人对“银黑把兰州烟多少钱一包”这类问题并不敏感,但对“AI定制香烟”等概念却表现出浓厚兴趣。19岁的李同学坦言:“我从未想过吸烟,但看到朋友分享的AI烟草测评视频后,确实好奇。”
国际方面,世界银行最新报告显示,全球烟草税平均占零售价的67%,而中国为52%。报告建议:“提高烟草税是减少年轻消费群体的有效手段。”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公室的数据也显示,价格每上涨10%,青少年吸烟率下降6.5%。
在法律层面,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已于2024年10月实施,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和传统烟草。但记者在部分便利店观察发现,年龄验证执行仍存在漏洞。店主赵女士表示:“我们只能凭经验判断,现在很多年轻人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大。”
烟草行业内部也出现分化。云南中烟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管表示:“我们正在开发‘智能烟盒’,可以记录吸烟频率并提醒用户,但这会被视为‘变相营销’吗?”而另一家企业的合规总监则强调:“任何创新都不能突破法律底线。”
在消费者评价方面,电商平台数据显示,新式烟草产品的“好评”主要集中在包装设计和“科技感”上,而关于健康影响的讨论寥寥无几。一位资深烟民在论坛上留言:“以前问‘银黑把兰州烟多少钱一包’,现在问‘这款AI香烟的算法是什么’?”
面对这一复杂局面,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近日呼吁:“科技发展不应成为烟草营销的借口。”他建议:“应建立跨部门监管机制,将AI技术用于反吸烟宣传而非商业推广。”
随着2025年世界杯临近,国际足联与多国政府合作,禁止烟草品牌在赛事相关活动中营销。这一趋势也影响国内市场,某品牌公关总监表示:“我们正在重新评估所有营销计划。”
在记者结束调查时,北京市一家烟草研究所的专家透露:“行业正在经历转型阵痛。未来,烟草年轻化问题可能成为AI伦理讨论的重要案例。”他补充道:“消费者需要理性看待‘科技’与‘健康’的关系,而监管则需要更精准的‘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