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9日,北京——随着我国烟草行业配额管理政策的持续深化,各省份烟草市场迎来新一轮调整。据国家烟草专卖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烟草市场总销量同比增长3.2%,其中卷烟配额管理政策在抑制过度消费、规范市场秩序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记者今日从多地烟草专卖局及市场一线获悉,新一轮配额分配已基本完成,多地市场出现供需微调,部分品牌价格波动引发行业关注。

在浙江杭州,记者走访多家烟草专卖店发现,10元一包的细烟(如“利群”系列)近期销量有所回升。一位店员表示:“最近不少老顾客点名要买细支,特别是10元档位的,库存得勤加补货。”这一现象与浙江地区配额管理政策收紧有关。浙江省烟草专卖局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年配额分配更侧重中低价位卷烟,以保障基层市场供应。这与国家局“稳价保供”的调控思路一致。

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配额管理政策对不同价位的卷烟影响各异。在河南郑州,20元以上的高端卷烟(如“中华”等)配额略有收紧,某品牌代理商坦言:“高端产品配额减少5%,但市场需求仍在,只能通过提升效率弥补。”相比之下,10元一包的细烟浙江市场因政策倾斜,供应相对充足。一位长期关注烟草市场的行业分析师指出:“低价烟配额增加,既符合控烟政策要求,也能避免市场出现断档。”

烟草行业法律合规专家李明(化名)向记者解读了政策背后的逻辑:“《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修订后,配额管理成为调控市场的核心手段。今年国家局强调‘精准投放’,避免价格异常波动。”他提到,近期有地方出现跨省倒卖配额的违规行为,被烟草专卖局联合市场监管部门查处。这一案例反映出配额管理在执行层面仍需强化监督。

市场行情方面,记者梳理发现,2025年上半年全国卷烟价格指数基本稳定,但部分品牌出现“结构性波动”。例如,在广东广州,15元档位的“双喜”系列因配额充足,价格稳定在15.5元/包;而在四川成都,同价位产品因供应紧张,一度涨至16元/包。多位消费者向记者反映:“现在买烟得赶早,热门品牌有时下午就卖完了。”

消费者评价中,10元一包的细烟浙江市场成为讨论焦点。一位杭州烟民张先生(化名)表示:“以前细支烟不好买,现在10块钱能买到品质不错的,政策确实改善了消费体验。”但也有人担忧低价烟供应增加可能影响控烟效果。北京控烟协会秘书长董建(化名)认为:“关键在于配额是否与控烟目标协同。如果低价烟过度投放,可能抵消控烟努力。”

行业专家观点呈现分化。中国烟草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磊(化名)指出:“配额管理本质是计划与市场的结合,今年政策更注重‘供需匹配’。例如,在云南等烟叶主产区,配额向本地品牌倾斜,既保护了产业基础,又避免了市场失衡。”而某跨国烟草公司中国区高管则匿名表示:“中国烟草市场的配额制度对外资品牌影响较大,我们更关注未来政策是否会进一步放开。”

在记者采访的烟草零售商户中,普遍反映新配额政策增加了经营难度。山东济南一家连锁烟酒店的店主王女士(化名)算了一笔账:“以前能进50条‘红塔山’,现在配额减到40条,利润空间被压缩。”但她也承认:“政策要求更规范,长期看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针对消费者关心的价格问题,记者查阅多地烟草局公告发现,2025年配额管理明确要求“不得超价销售”。例如,在重庆,某品牌卷烟定价18元/包,但实际售价超过19元即可举报。这一措施有效遏制了部分地区的“隐形涨价”。不过,有消费者质疑:“配额减少,商家会不会通过‘搭售’变相提价?”烟草专卖局人士回应称,正在研究细化监管措施。

展望下半年,国家烟草专卖局计划将配额管理与企业绩效评价挂钩,鼓励生产企业优化产品结构。业内预计,随着“双碳”目标纳入烟草产业规划,未来配额分配可能进一步向低焦油、低危害产品倾斜。但短期来看,10元一包的细烟浙江等低价位市场仍将是政策关注的重点领域。

在云南昆明,记者偶遇一位正在排队购买卷烟的市民。他告诉记者:“听说下个月配额要调整,现在得多买点存着。”这种“囤烟”现象虽不普遍,但反映出消费者对配额政策的敏感性。烟草行业专家强调,未来政策需在“控量”与“稳市”之间找到更精准的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