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9日,全球烟草市场迎来新一轮波动,中国烟草行业在多重政策调控与市场需求的双重影响下,呈现出复杂多元的发展态势。据行业监测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烟草销量同比增长3.2%,但利润增速较去年同期放缓1.5个百分点,反映出行业整体增长压力加大。在云南、湖南等传统烟草大省,烟草企业正积极调整产品结构,以应对不断收紧的监管环境和消费者偏好的变化。
记者今日走访了北京、上海等地的烟草专卖店,发现高端卷烟品牌销量普遍下滑,而中低端产品需求则保持稳定。一位经营烟草零售多年的店主透露:“现在买‘中华’‘利群’等高价烟的顾客少了,反而是‘红塔山’‘黄山’等中端品牌走货更快。”这种消费趋势的变化,与近年来国家烟草专卖局多次强调的“控总量、调结构”政策导向高度契合。
在产品创新方面,电子烟与加热不燃烧烟草制品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中国烟草总公司旗下多家子公司正加速研发新型烟草制品,其中云南中烟推出的“IQOS兼容型”产品已在北京、上海试点销售。不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发布的《电子烟管理办法》补充细则明确指出,任何形式的烟草制品电子化转型必须符合“不得变相推广烟草”的监管红线。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专家表示:“电子烟市场看似热闹,实则暗藏合规风险,企业需谨慎前行。”
价格方面,全国烟草价格指数显示,本月甲级卷烟平均零售价达到89.7元/条,较上月上涨2.3元。其中,甲天下香烟是哪个公司生产的这一问题再次引发热议,记者调查发现,甲天下香烟是哪个公司的问题背后,反映出消费者对品牌归属的模糊认知。实际上,甲天下香烟由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该品牌自2018年推出以来,凭借“清甜香”独特工艺占据中高端市场一席之地。不过,今年甲天下香烟是哪个公司的生产资质问题被多次提及,源于其生产线与白沙品牌共用,部分消费者对品牌独立性产生疑问。
消费者评价方面,记者采访了三位不同年龄段的烟民。35岁的陈先生表示:“现在买包‘甲天下’要58元,比前年涨了8块,但口感确实不错。”而25岁的李女士则更倾向于尝试新品:“电子烟替代品虽然贵点,但能随时在禁烟区外过瘾。”值得注意的是,60岁以上的老烟民群体对价格敏感度较低,仍坚持购买传统高价香烟,形成鲜明的代际消费差异。
法律合规层面,最高人民法院近日发布的《关于审理烟草制品相关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通过互联网站、博客、微博客、即时通信工具等方式销售烟草制品。这一规定直接影响了部分依赖电商渠道的烟草零售商。北京市烟草专卖局执法人员在今日的专项检查中,查获3家涉嫌违规线上销售烟草的网店,罚款总额超过20万元。
国际市场动态显示,中国烟草“走出去”步伐有所放缓。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卷烟出口量同比下降5.7%,主要受欧盟《烟草制品指令》修订和东南亚地区本地品牌竞争加剧影响。不过,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烟草在东欧和非洲部分市场的份额反而提升了1.2个百分点。一位参与国际业务拓展的经理透露:“现在开拓海外市场,不仅要考虑关税,还要应对当地严格的广告限制。”
烟草税收政策方面,财政部拟于9月上调烟草消费税的传闻引发行业震荡。虽然官方尚未正式确认,但多地烟草批发企业已开始调整库存结构。中国烟草经济信息中心的分析报告指出:“若税率上调5个百分点,预计将导致卷烟零售价平均上涨3-5元,可能进一步挤压中低端产品市场。”
在行业合规建设上,国家烟草专卖局最新发布的《烟草行业合规管理指引》要求,所有烟草企业必须建立“三重一大”事项合规审查机制。上海烟草集团法律事务部负责人表示:“新规对合同签订、资金使用等环节的合规要求更加细化,企业内部审计压力明显增大。”与此同时,多省烟草局已启动“合规管理示范企业”评选,预计将有10家省级中烟公司入围首批名单。
消费者权益保护成为本月热点话题。上海市消保委发布《卷烟产品明示告知书》示范文本,要求零售终端明确标注烟草焦油量、烟碱量等关键指标。消费者王女士评价:“现在买烟能看清具体参数,比以前放心多了。”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此类措施可能加剧“低焦油等于低危害”的误导认知,与全球控烟趋势存在矛盾。
甲天下香烟是哪个公司的问题在今日的烟草行业研讨会上被再次提及。湖南中烟市场部总监在回应中强调:“甲天下香烟是哪个公司的问题已通过包装背标和官方网站多次澄清,消费者可扫描包装上的二维码查询完整资质信息。”据透露,该品牌今年将推出升级版产品,主打“天然本草”概念,试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突围。
展望下半年,行业分析师普遍认为,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控烟目标的临近,烟草行业将面临更严格的监管环境。同时,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制造成为企业破局的关键。贵州中烟智能制造基地的负责人表示:“我们的目标是实现从种子到烟民的全程可追溯,这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合规经营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