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9日,全国烟草行业终端建设迎来新一轮高潮,各地烟草专卖局及商业公司纷纷加大投入,推动零售终端升级改造,以适应新消费环境下烟草市场的变化。记者走访多个城市发现,随着“一店一码”智慧终端的普及,烟草零售终端正朝着数字化、合规化方向加速迈进,而“15元一包的烟”是否“丢脸”的讨论,也在消费者群体中引发热议。
在北京市海淀区的一家烟草专卖店内,店主李明(化名)正忙着为顾客办理电子烟证。他告诉记者,自2024年新版《烟草专卖许可证管理办法》实施以来,所有新开烟草零售店必须配备智能终端设备,并与全国烟草专卖信息系统联网。目前,该店已安装了最新的“智慧烟草”终端,顾客可通过扫码查看产品信息、价格及库存情况,同时系统会自动记录销售数据,确保每一笔交易合规透明。“以前是手工记账,现在全部数字化了,连库存预警都有,省心多了。”李明说。
记者注意到,该店陈列的烟草产品中,15元至20元档次的香烟占据明显优势。当被问及“抽15元一包的烟丢脸吗”这一话题时,店内一名正在选购“黄金叶(天叶)”的顾客王先生(化名)直言:“现在谁还纠结这个?15块钱的烟,品质和口感都不错,关键是自己喜欢就行。面子是别人的,健康和钱包才是自己的。”他的话道出了不少烟民的看法。与此同时,另一名顾客则表示:“虽然不觉得丢脸,但偶尔还是会想尝尝贵一点的烟,毕竟价格在那里,总感觉有点‘拿不出手’。”
在上海市黄浦区,烟草商业公司正组织一场“终端建设标准化示范店”评选活动。据上海市烟草专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5年上半年,全市已有超过800家烟草零售终端完成升级改造,其中包括500余家“智慧终端示范店”。这些门店不仅具备电子追溯功能,还引入了人脸识别、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为市场监管提供了有力支撑。“终端不仅是销售渠道,更是监管的前哨站。”该负责人强调。
烟草行业市场行情方面,2025年7月的数据显示,15元至25元档次的卷烟销量持续增长,成为市场“主力军”。中国烟草总公司发布的半年度报告指出,今年上半年,该价位段卷烟销量同比增长12.3%,其中“红塔山(经典1956)”“红河(软88)”等品牌表现突出。而高价烟市场则因消费税调整和控烟政策收紧,增速明显放缓。一位业内分析师对记者表示:“15元档次的香烟正逐渐成为大众消费的主流选择,性价比和合规性是关键。”
在监管层面,国家烟草专卖局近期发布的《2025年烟草专卖零售终端建设指导意见》明确要求,所有新设终端必须符合“三化”标准——数字化、标准化、合规化。这意味着,未来烟草零售终端将更加注重科技赋能与法律遵循。记者采访的几位烟草法律专家指出,新版《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对终端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电子追溯系统的普及,将有效打击非法渠道烟丝和假冒伪劣产品。
消费者评价方面,多位烟民对“15元一包的烟丢脸吗”这一问题给出了不同答案。在广州市天河区一家烟草零售店,常客张女士(化名)表示:“我老公一直抽15块钱的‘双喜(硬)’,我觉得挺好,没必要攀比。”而另一位年轻烟民则坦言:“有时候聚会,看到别人掏出50元以上的烟,自己拿15元的确实有点不好意思,但这只是心理作用。”
在行业专家点评环节,中国烟草学会副会长陈伟(化名)指出:“烟草终端建设的核心是平衡市场发展与控烟目标。15元档次的香烟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它既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又符合当前税收和价格政策。至于‘丢脸’与否,更多是文化心理层面的讨论,与产品本身无关。”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部分烟草零售终端开始尝试“体验式销售”,即在店内设置吸烟区,供顾客试吸不同价位的香烟。不过,这一做法因涉及公共场合吸烟问题,目前仅在个别城市试点。北京市控烟协会秘书长赵红(化名)对此表示:“任何形式的烟草促销都应严格遵循控烟条例,终端建设必须在合规前提下进行创新。”
随着2025年烟草行业终端建设的深入推进,数字化、标准化和合规化将成为行业关键词。而“15元一包的烟丢脸吗”这一话题,也折射出消费观念与市场现实的微妙关系。在监管趋严、技术升级的双重背景下,烟草零售终端的未来发展,或许将更加注重服务与责任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