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9日,随着我国烟草消费市场持续分化,不同层级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与品牌偏好再次成为行业焦点。今日,记者走访了北京、上海、广州三地核心商圈的烟草专卖店,结合最新市场数据与监管动态,对当前烟草消费分级现象进行深度报道。
据中国烟草总公司2025年第二季度产销报告显示,高档卷烟销量同比增长12.3%,其中“中华”“芙蓉王”等传统高端品牌占据主力,而“利群”“双喜”等中档品牌增速放缓至3.5%。值得注意的是,新晋高端品牌“金圣”凭借其创新的草本添加技术,在30-45岁男性商务人群中迅速打开市场,单盒定价85元(硬盒)的“金圣圣典”已跻身全国销量前十。
记者在朝阳大悦城烟草专柜采访时,北京烟草公司市场分析师张明(化名)指出:“当前消费分级呈现三个明显特征:一是公务人员与私营企业主仍主导高端市场,钓鱼台烟一般什么人抽比较好?这类价格超200元/盒的特供烟,主要流向政府接待与高端会所渠道;二是85后消费者开始主导中档市场,他们更看重包装设计与健康概念;三是农村市场出现‘逆向分级’,部分乡镇消费者因收入提升,开始从5元低价烟转向10-20元中档产品。”
上海市监局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烟草市场秩序报告》披露,针对消费分级的监管已进入精细化阶段。新实施的《烟草产品分级标识制度》要求所有产品包装必须标注“消费等级指数”,记者发现,某品牌标注为“3.8级”(高档)的卷烟,其零售价恰好处于100-150元区间,与消费者实际感知高度吻合。
在南京路老字号烟店,店主王女士(化名)透露一个有趣现象:“最近常来问钓鱼台烟一般什么人抽比较好的人,大多是年轻创业者。他们并非追求奢华,而是将这种消费视为‘社交货币’——在商务谈判中,递出一支特供烟往往比普通礼品更有效果。”这一观点得到复旦大学社会学家李伟教授的印证,他在最新研究中指出:“在消费主义退潮的背景下,烟草正被赋予新的社交符号功能。”
不过,行业合规压力持续加大。国家烟草专卖局上周公布的《电子烟监管升级方案》虽未直接涉及传统烟草,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预示着对烟草消费的全方位监管将更趋严格。广州某烟厂法务总监陈工(化名)向记者展示了内部合规培训材料:“根据新修订的《烟草广告法》,任何暗示消费分级的宣传将被视为违规,比如‘专为高端人士设计’等表述已被明令禁止。”
市场反应方面,记者采访的10位不同收入阶层消费者呈现多元态度。月收入1.2万元的软件工程师刘先生表示:“我仍坚持抽15元/包的黄山牌,性价比是唯一标准。”而年收入超500万的金融从业者赵女士则直言:“钓鱼台烟一般什么人抽比较好?当然是需要维护形象的人,一支烟成本抵得上普通烟一包,但带来的心理优势无法量化。”
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的《2025年全球烟草消费趋势》显示,中国高端烟草市场已占全球份额的23%,仅次于美国。该报告预测,到2026年,国内将有超过2000万消费者将消费等级提升至中高档区间,主要驱动力来自三四线城市中产阶级的崛起。
在采访接近尾声时,记者注意到一个细节:尽管高端市场持续火热,但位于北京西单的“老烟客”二手烟交易平台却异常冷清。店主老周(化名)叹息道:“现在谁还买二手烟?要么直接买新的,要么就彻底戒烟。”这或许暗示着,在消费分级表象之下,健康意识的觉醒正在悄然改变烟草行业的底层逻辑。
随着傍晚来临,上海外滩某高档餐厅的接待台前,一位身着定制西装的男士正仔细检查服务员提供的香烟品牌——这一幕再次印证了消费分级时代,烟草已远超其商品属性,成为社会分层与身份认同的微妙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