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9日,随着我国烟草行业监管政策的持续收紧,各地烟草市场迎来新一轮调整。在“AI标题”主题下,记者今日走访多地烟草零售终端,发现10元档香烟市场出现明显变化,尤其是“最没劲的10元烟”这一评价在消费者群体中引发热议。据业内人士透露,近期国家烟草专卖局针对低价烟市场的监管力度加大,部分品牌面临调整压力。
在北京市朝阳区一家烟酒超市内,记者看到10元档香烟货架上的产品种类较上月有所减少。店主王先生告诉记者:“最近‘最没劲的10元烟’——比如‘红塔山(软经典)’和‘黄鹤楼(软蓝)’的库存明显下降,不少消费者转而购买15元以上的产品。”他补充道,这可能与近期烟草行业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低价卷烟生产经营工作的通知》有关,该通知要求各烟草企业严格控制10元及以下档位香烟的产量。
记者随后联系了中国烟草总公司政策法规司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今年上半年,全国烟草行业低价烟市场占比已从去年同期的18%降至12%,这一趋势符合国家“控烟限价”的政策导向。他强调:“低价烟市场并非完全消失,而是向更规范、更健康的方向发展。例如,部分省份已经试点推广‘双低’产品,即低价格、低焦油含量的香烟,以满足特定消费群体的需求。”
在上海市静安区,一位长期从事烟草批发的商户向记者透露,近期10元档香烟的批发价出现小幅上涨。以“红双喜(硬)”为例,批发价从每条130元涨至135元,而零售价仍保持在11元左右。他分析道:“这一调整可能是为了减少低价烟的流通量,避免其成为‘过桥烟’,即消费者购买后用于非法渠道销售。”
消费者对10元档香烟的态度呈现两极分化。在广州市天河区的一家便利店,记者采访了三位烟民。其中一位35岁的李先生直言:“现在10元烟越来越难抽,以前‘红河(软)’还能提提神,现在连‘最没劲的10元烟’都感觉像嚼蜡。”另一位25岁的年轻烟民则表示:“我本来就不常抽10元烟,现在直接买20元的‘白沙(硬)’,至少包装看着舒服。”
烟草行业专家、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学教授张明远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低价烟市场的萎缩是必然趋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修订后的规定,烟草企业需要承担更多社会责任,而低价烟往往与青少年吸烟问题相关联。”他建议:“未来应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比如推出更多15-20元档位的香烟,既能满足消费者需求,又能避免低价烟带来的负面影响。”
与此同时,记者注意到,部分烟草企业已开始调整产品策略。例如,云南中烟近期推出的“云烟(软珍品)”在10-15元档位形成新的市场热点,该产品零售价13元/包,焦油含量降至8mg,受到部分消费者青睐。在武汉市洪山区,一家连锁烟酒店老板表示:“现在10元烟不好卖,但13元的‘云烟’销量不错,很多老顾客都说‘比以前10元的烟有劲多了’。”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对低价烟市场的未来表示担忧。某省级烟草公司市场分析师陈女士指出:“虽然政策鼓励企业减少低价烟生产,但部分偏远地区和低收入群体仍依赖10元档香烟。如果完全取缔,可能会催生地下交易。”她建议:“应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比如保留少量符合标准的低价烟产品,同时加强市场监管。”
在重庆市沙坪坝区,记者发现“最没劲的10元烟”正被一些新型产品替代。当地一家烟酒店正在试销一款名为“新桥(细支)”的香烟,零售价9.5元/包,采用细支设计,焦油含量仅为6mg。店主介绍:“这款烟是厂家专门针对低价市场推出的新品,口感比传统10元烟好很多,很多顾客都说‘终于不用再抽没劲的烟了’。”
国际烟草市场动态也值得关注。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报告,全球已有超过60个国家实施了“最低定价”政策,即设定香烟价格下限。我国虽未全面推行此类政策,但通过调整生产配额、限制批发价等手段,已间接实现了类似效果。世界烟草发展报告2025年中期数据显示,中国10元档香烟的全球占比从2019年的42%降至2025年的28%,这一变化与国内政策调整高度吻合。
在消费者评价方面,记者在社交媒体平台收集到大量相关讨论。一位网名为“老烟枪”的用户评论道:“现在10元烟越来越难找,以前3块钱能买包‘红塔山(小盒)’,现在最便宜的‘最没劲的10元烟’都不好抽了。”而另一位“戒烟达人”则表示:“这是好事,烟价涨一点,抽的人自然就少了。”
随着政策效应持续显现,烟草行业正在经历深刻变革。在“AI标题”这一宏观背景下,低价烟市场的调整不仅关乎企业利益,更牵动着公共卫生、社会公平等多重议题。未来,如何在满足消费者需求与履行社会责任之间找到平衡点,将成为烟草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