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9日,全球烟草行业迎来新一轮区域对比的焦点讨论,中国海关与烟草进出口政策再次成为行业热议话题。在“烟草香烟能否邮寄进入中国海关区域不同政策各异,莫衷一是”的背景下,记者走访了多个烟草产销区域,结合最新市场数据、监管动态及消费者反馈,试图厘清当前烟草贸易的复杂局面。
据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烟草进口量同比下滑3.2%,其中卷烟进口量下降尤为显著。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透露:“香烟能否邮寄进入中国海关,一直是海外品牌和消费者关注的痛点。目前海关对邮寄烟草制品的监管趋严,尤其是来自欧盟、东南亚等地的产品,需提供更严格的溯源证明。”
记者在北京首都机场海关采访时,关员张女士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修订版,2025年起,邮寄烟草制品的单次限量为2条(200支),且必须为外国品牌,国产烟禁止邮寄。此前有消费者尝试从美国邮寄‘万宝路’(价格约¥180/包),但因缺少‘烟草专卖品准运证’被扣留。”
在云南昆明烟草交易中心,记者注意到,尽管国内烟价持续上涨,但“云烟”等本土品牌仍保持热销。一位零售户李师傅坦言:“现在‘云烟软珍品’卖到¥85/包,比去年涨了¥15,但消费者买得少,主要还是因为健康意识提升。”
与国内市场不同,东南亚地区烟草贸易呈现另一番景象。泰国曼谷的“GSM烟行”店主阿南告诉记者:“中国游客来买‘双喜’(¥20/包)的人少了,但本地人买‘万宝路’(¥150/包)的需求没减。香烟能否邮寄进入中国海关,直接影响了我们的代购生意。”
行业专家王教授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当前烟草区域对比的核心在于政策差异。欧盟虽已实施‘无烟包装’强制规定,但中国海关对烟草入境的审查标准更高。例如,从日本邮寄‘柔和七星’(¥200/包)需提供‘非烟草专卖品’证明,否则视为走私。”
消费者声音方面,北京市民陈先生表示:“我朋友从加拿大寄‘登喜路’(¥250/包)给我,结果被海关罚款5000元。现在想尝鲜只能去免税店,但价格又高。”而上海烟民刘女士则认为:“国内‘中华’(¥100/包)涨价后,我改抽电子烟了,毕竟邮寄真烟太麻烦。”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烟草市场分析报告》显示,电子烟替代率已达到18.7%,较2024年上升5.3个百分点。一位电子烟品牌负责人透露:“传统烟草邮寄限制间接推动了替代品市场,但‘香烟能否邮寄进入中国海关’的疑问,仍让部分消费者选择‘灰色渠道’。”
在广东汕头,记者发现当地烟草走私案频发。汕头海关缉私分局陈警官介绍:“近期查获的一起案件涉及从香港邮寄‘骆驼’(¥120/包)到内地,涉案金额超10万元。海关已联合烟草专卖局升级了‘双随机’抽查机制。”
国际烟草协会亚太区代表约翰·史密斯在邮件中向记者确认:“中国海关对烟草邮寄的严格管控,迫使跨国公司调整在华市场策略。目前 Phillip Morris 正通过‘无烟烟草’产品绕开传统监管,但效果有限。”
在重庆烟草批发市场,一位老烟商展示了一份《2025版烟草邮寄合规指南》:“现在寄烟必须附上原产国烟草局证明、中文标签翻译件,还要缴纳50%的预缴税款。这比2024年更复杂。”
消费者维权律师刘明表示:“根据《海关法》第82条,邮寄烟草超量属违法,但消费者若能证明用途为‘个人合理自用’,可申请补税放行。不过实践中,海关对此解释权较大。”
在福建厦门,记者观察到跨境电商平台对烟草类目标注为“仅限直购”,并注明“香烟能否邮寄进入中国海关,以最终查验结果为准”。某平台客服回应:“我们已将烟草邮寄列入高风险品类,建议用户选择空运而非邮寄。”
行业数据显示,2025年1-7月,中国烟草消费税收入同比增长1.8%,但进口烟消费税占比下降至12.3%。中国烟草总公司内部人士透露:“未来可能进一步收紧邮寄渠道,鼓励通过正规口岸申报。”
在广东广州,记者发现部分烟酒店已推出“代购保税仓”服务,允许消费者预付税款后,由企业统一申报邮寄。一位店主表示:“虽然手续繁琐,但总比完全无法邮寄要好。”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最新报告中指出,全球烟草贸易格局正因区域政策分化而重构,中国海关的严格态度可能成为“全球烟草邮寄监管的新标杆”。
在云南瑞丽口岸,记者目击了海关对入境旅客行李的X光检测全过程。关员周先生强调:“无论是邮寄还是随身携带,烟草入境必须符合‘一证一税’原则,否则将面临高额罚款。”
针对“香烟能否邮寄进入中国海关”的普遍疑问,记者查阅了最新海关公告:目前允许邮寄的烟草种类仅限于外国品牌卷烟、雪茄,且单次总量不超过400支(雪茄50支),需提供价值声明及税单预缴凭证。
在浙江义乌,一家跨境电商企业负责人坦言:“烟草邮寄业务已萎缩80%,主要原因是合规成本过高。现在我们转向销售‘烟草提取液’,规避监管。”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发布的《2025年烟草流行报告》显示,因邮寄监管趋严,非法烟草流入量下降,但消费者转向电子烟的比例上升。专家呼吁:“应同步加强对替代产品的监管,避免政策‘跷跷板效应’。”
在四川成都,记者采访到一位长期研究烟草政策的学者:“中国海关的立场很明确:既要满足合理消费需求,又要防止走私泛滥。‘香烟能否邮寄进入中国海关’的答案,取决于申报的合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