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9日,烟草行业监管迎来新动态,多部门联合发布的最新政策引发市场广泛关注。据国家烟草专卖局今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烟草制品市场秩序管理的通知》,将从8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三个月的专项检查行动,重点打击非法渠道流通、价格违规及虚假宣传等行为。此次行动被业内视为继2023年“净网行动”后的又一次大规模整顿,其背景是近期部分地区出现“黑色娇子烟多少元”的讨论热度骤增,反映出市场对高端卷烟价格体系的担忧。
记者走访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城市的烟草零售终端发现,尽管“娇子”品牌官方指导价为每包65元,但部分烟民反映,通过非正规渠道购得的“黑色娇子”价格区间在50至80元不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零售商表示:“现在问‘黑色娇子烟多少元’的人特别多,但凡是低于60元的,基本都能判断是问题渠道。”中国烟草总公司相关负责人在采访中强调,所有正规渠道的“黑色娇子”价格均受政府指导价约束,任何低于成本价销售的行为均属违规。
在政策解读环节,国家烟草专卖局政策法规司司长王伟指出,此次专项行动将采取“线上监测+线下核查”双轨制。线上方面,通过大数据分析平台实时追踪卷烟流向;线下则组织省级烟草专卖局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对物流仓储、零售终端进行突击检查。王伟特别提到:“对于‘黑色娇子烟多少元’这类敏感问题,我们将重点核查是否存在变相降价、捆绑销售等规避监管的行为。”
行业市场行情方面,国际烟草巨头菲莫国际(Philip Morris International)中国区分析师李娜提供的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高端卷烟市场份额同比下滑3.2%,其中“黑色娇子”等传统高端品牌销量下降最为明显。她分析认为,这与近年来电子烟替代品崛起、消费税调整以及消费者健康意识提升密切相关。“现在问‘黑色娇子烟多少元’的年轻人,很多其实是想对比电子烟价格。”李娜补充道。
法律合规层面,《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中新增的“价格合规义务”条款引发热议。北京市律师协会烟草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张明远表示:“新规明确要求,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突破政府指导价,否则将面临最高50万元的罚款。”他同时指出,近期出现的“黑色娇子烟多少元”的讨论,部分源于消费者对价格公示不透明的质疑,建议监管部门建立更透明的价格追溯机制。
业内专家观点呈现两极分化。中国疾控中心控烟办主任孙硕认为,此次监管强化是推动“无烟社会”进程的重要一步;而烟草经济研究所所长陈立则持不同看法:“过度监管可能挤压合法经营空间,反而促使更多黑市交易。”西南财经大学烟草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行业报告》显示,全国已有超过20%的烟草零售户因合规成本上升选择退出市场。
消费者评价方面,记者随机采访的10位烟民中,6位表示“黑色娇子烟多少元”是他们购买决策的核心考量因素。其中30岁的程序员王先生坦言:“正规店卖65元,网上看到45元,虽然知道有问题,但价格差距实在太大。”而45岁的张女士则持谨慎态度:“便宜没好货,我宁愿多花点钱去专卖店买。”这种心态在消费者群体中颇具代表性,反映出市场对价格与质量平衡点的敏感。
在行业应对层面,四川省烟草公司率先推出“娇子”品牌溯源系统,消费者可通过扫描烟盒二维码查询价格、渠道及防伪信息。该系统负责人刘强介绍:“目前已在全省10万家零售终端部署,下一步将推广至全国。”与此同时,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宣布调整“黑色娇子”生产工艺,在保持价格稳定的同时提升防伪难度。
国际对比视角下,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与健康促进司发布的《2025年全球烟草监管报告》显示,中国此次强化监管与欧盟《烟草制品指令》修订版在价格透明度要求上高度契合。报告特别提到,芬兰通过设立“国家烟草价格网”将违规率降至1.2%的经验值得借鉴。国家烟草专卖局国际合作司副司长赵磊表示,中国正积极研究建立类似的全国统一价格公示平台。
临近傍晚,记者再次致电多家零售终端,发现“黑色娇子烟多少元”的询问已明显减少。北京某大型超市烟草专柜负责人透露:“自从上周收到区烟草专卖局的价格合规培训通知后,顾客的疑问少了,销售秩序好了很多。”这一细节变化,或许预示着此次监管行动已初见成效。随着8月1日专项行动的临近,烟草市场能否彻底肃清乱象,仍需持续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