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9日,随着夏季高温持续,烟草行业迎来新一轮市场动态。国家烟草专卖局最新数据显示,本月全国卷烟销量同比增长3.2%,其中细支烟和低焦油产品占比显著提升。在多地市场监管部门的专项检查中,“30元左右细支清凉烟”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热点,其市场表现引发了行业与监管层面的深度讨论。
记者走访北京、上海等主要城市的烟草专卖店发现,近期“30元左右细支清凉烟”的销量环比增长近20%。北京市朝阳区一家烟草零售商表示:“最近高温天气,很多消费者点名要买清凉系列,特别是XX品牌的薄荷细支,库存几乎每周都要补货。”这一现象与往年同期形成鲜明对比,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与消费者对健康概念的重新定义及品牌营销策略调整密切相关。
烟草行业专家王立新在接受采访时指出:“30元档位的细支烟已成为市场新的增长点。从法律合规角度看,《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修订后,我国对焦油含量和添加剂的监管趋严,企业通过‘清凉’概念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必须确保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关于添加剂使用的明确规定。”他补充道,部分企业采用天然植物提取物替代传统香精,这种做法既符合监管要求,又迎合了年轻消费群体的偏好。
记者注意到,上海市烟草专卖局近期发布的《2025年第二季度市场监测报告》显示,上海地区30元档位细支烟抽检合格率为98.7%,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但报告同时指出,部分产品存在“清凉剂添加比例标注不明确”的问题。上海市消保委律师李明表示:“消费者有权要求企业提供详细的成分说明,这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有明确依据。”
在消费者端,评价呈现两极分化。一位30岁的办公室职员刘先生表示:“30元左右细支清凉烟确实提神,但价格比普通软包烟贵了将近一倍。”而另一位烟龄10年的老烟民张师傅则认为:“现在抽传统烟感觉喉咙不舒服,清凉系列至少让我每天少抽两根。”这种差异反映出不同消费群体对烟草产品功能性的不同需求。
从行业竞争格局看,传统烟草巨头与新兴品牌在“清凉”赛道上展开激烈角逐。云南中烟推出的“云烟(清凉细支)”单包定价29.9元,主打“天然薄荷”概念;而安徽中烟的“黄山(薄荷细支)”则通过“低焦油+清凉”组合策略抢占市场。行业分析师陈静透露:“目前头部企业正在布局第三代清凉烟技术,预计明年将推出具有专利配方的产品。”
值得关注的是,市场监管总局近期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烟草制品广告监管的通知》明确要求,禁止使用“清凉”“低害”等可能误导消费者的词语。这一规定对“30元左右细支清凉烟”的市场推广形成一定制约。北京市烟草专卖局市场处处长赵伟表示:“我们已要求相关企业修改产品包装说明,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误解的表述。”
在价格方面,记者调查发现,不同渠道的“30元左右细支清凉烟”存在明显差价。大型连锁超市售价为29.8元/包,而部分街边小店则标价32元。烟草行业内部人士透露:“这种价格差异主要源于渠道成本和地方税收政策不同,但消费者应注意,任何低于市场价的渠道都存在假冒风险。”
对于未来趋势,多家券商发布的行业研报显示,随着“双碳”目标推进,烟草行业将加速向低焦油、细支化转型。华宝证券在7月15日发布的《烟草行业中期策略》中预测:“30元档位细支清凉烟的市场份额有望在未来三年内突破15%,成为行业结构性增长的重要引擎。”
在法律合规层面,新修订的《烟草专卖许可证管理办法》将于9月1日实施,其中对零售终端的监管进一步细化。这意味着包括“30元左右细支清凉烟”在内的所有烟草制品,其销售行为将面临更严格的合规要求。多位零售商表示,已开始组织员工学习新规,确保在促销活动中不触碰法律红线。
当被问及如何平衡市场需求与控烟目标时,国家烟草专卖局政策法规司相关负责人在7月18日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们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但前提是必须符合国家控烟规划。目前30元档位细支清凉烟的市场表现,正体现了行业在规范发展下的结构性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