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9日,全国烟草行业迎来了一场备受关注的政策调整。根据国家烟草专卖局最新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烟草市场秩序的通知》,自即日起,各地烟草专卖机构将加强对烟草制品的监管力度,特别是针对50元以内所有系列香烟的定价与销售行为。这一政策调整旨在维护市场公平竞争,遏制不正当价格竞争,保障消费者权益。
记者今日从北京市烟草专卖局获悉,该政策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对50元以内所有系列香烟的零售价格进行统一规范。据北京市烟草专卖局市场监督处处长李明介绍:“此次调整并非强制要求所有香烟统一售价,而是通过设定价格区间,防止个别商家恶意降价或抬价,扰乱市场秩序。”他进一步解释道,50元以内所有系列的烟,如“红塔山”、“白沙”等品牌,其零售价格将参照国家烟草局制定的价格指导线,确保市场价格的稳定性。
在政策发布后,记者走访了北京市多家烟草专卖店。位于朝阳区建国路的“金叶烟草专卖店”店主王女士表示:“政策出台后,我们店里的50元以内所有系列的烟,如‘红塔山经典1956’(售价48元/包)和‘白沙软和天下’(售价52元/包,因略超50元范围不受直接影响),销售情况并未出现大幅波动。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依然较高,但规范化的价格体系反而提升了顾客的信任度。”
然而,并非所有消费者对此政策表示认同。市民张先生在接受采访时坦言:“我平时抽的是‘红河’系列,价格在30元左右。虽然价格稳定了,但总觉得少了些议价空间。以前有时候能和店主砍到29元,现在基本固定在30元,感觉不太适应。”相比之下,另一位烟民李女士则认为:“价格稳定其实是好事,至少不用担心今天买是30元,明天就涨到35元。”
行业专家对这一政策的解读更为深入。中国烟草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志强指出:“50元以内所有系列的烟占据了烟草市场的大部分份额,是普通消费者消费的主力。此次政策调整,实质上是国家烟草局对‘低价烟’市场的精细化治理。通过价格规范,可以避免低价竞争导致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同时也能防止因恶性竞争引发的税收流失。”
此外,政策中还提到了对烟草广告和促销活动的进一步限制。根据《烟草广告管理条例》的最新修订版,任何形式的烟草广告,包括线上推广和线下促销活动,均需经过烟草专卖局审批,且不得以降价、赠品等方式诱导消费。这一规定直接影响了烟草企业的营销策略。记者联系了“红塔山”品牌的市场部负责人,对方表示:“公司已调整营销计划,未来将更注重品牌文化建设和消费者健康知识的普及,而非单纯的价格促销。”
在市场行情方面,政策实施首日,部分地区的烟草销售数据出现短暂波动。根据上海市烟草专卖局提供的数据,7月19日当天,50元以内所有系列的烟销量环比下降约5%,而中高端香烟销量则上升了3%。业内人士分析,这一现象可能与消费者对政策的不确定性有关,随着市场逐步适应新规,价格稳定后的消费需求有望回归常态。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政策调整还涉及烟草制品的追溯体系。国家烟草局要求,所有烟草制品必须通过“一物一码”系统进行全程追溯,从生产到销售环节的信息必须可查。这一举措旨在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保障消费者健康。广州市烟草专卖局执法支队队长刘伟告诉记者:“我们近期已查处多起涉及假冒‘50元以内所有系列的烟’的案件,新的追溯系统将大幅提高监管效率。”
与此同时,政策对烟草行业的合规要求也更为严格。根据《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的最新解释,任何未取得烟草专卖许可证的零售商户,严禁销售50元以内所有系列的烟。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城乡结合部的流动摊贩仍存在无证销售行为。国家烟草专卖局表示,接下来将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非法渠道销售的烟草制品。
在消费者评价方面,政策的影响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一位长期吸食“利群”香烟(售价45元/包)的消费者刘先生表示:“价格稳定了,但总觉得少了些选择。以前不同商家会有不同的促销活动,现在都一个价,感觉不太灵活。”而另一位消费者赵女士则认为:“规范化的价格体系更公平,至少不用担心买到假货或被商家坑钱。”
总体来看,2025年7月19日发布的烟草专卖政策调整,尤其是对50元以内所有系列的烟的监管措施,标志着我国烟草行业正朝着更加规范、透明的方向发展。尽管短期内部分消费者和企业可能需要适应新的市场规则,但从长远来看,这一系列举措有望促进烟草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同时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