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8日,随着我国烟草消费市场持续升级,消费者行为与品牌格局正经历深刻变革。在“AI标题”这一时代背景下,烟草行业消费迁移现象引发广泛关注。记者今日从多地市场调研中发现,13元以下有什么烟?这一话题成为烟民讨论的热点,反映出经济型卷烟市场的供需矛盾与政策影响。

据市场监管总局最新数据,2025年上半年,全国卷烟销量同比增长3.2%,但价格带分布出现明显变化。其中,13元以下低价烟市场份额同比下滑7.3%,而15-25元中档烟占比提升至42.6%。记者走访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发现,多家连锁便利店经济型烟柜普遍调整,原本摆放的“黄山(红方印)”和“红塔山(经典1956)”等13元以下产品被“黄金叶(乐道)”和“红河(软88)”等替代,后者定价普遍在14-16元区间。

中国烟草学会专家李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13元以下有什么烟?这个问题的答案正在变化。国家《烟草控制与税收政策2024-2030规划》明确要求逐步压缩低价烟比例,各地烟草公司已开始执行‘价格上浮’策略。”他解释,目前全国仅剩“娇子(软阳光)”(13元/包)、“白沙(软)”等5款产品仍在13元档位,且部分省市已暂停调拨。记者查阅《烟草专卖许可证管理办法》修订案发现,新增条款要求零售终端不得低于成本价销售,间接推动低价烟退出市场。

消费者态度呈现两极分化。北京朝阳区烟民王先生(化名)抱怨:“13元以下有什么烟?现在连‘红双喜(硬)’都要14块了,每天两包的开销涨了快100元。”但上海浦东新区烟民陈女士则认为:“以前买便宜烟总担心质量,现在15元档的‘南京(炫彩)’包装和口感都升级了,反而觉得物有所值。”记者随机采访的30名烟民中,18人表示愿意为品质支付小幅溢价,反映出消费升级趋势。

行业竞争格局加速重塑。国家烟草专卖局数据显示,2025年1-6月,行业集中度CR5(前五大品牌市场份额)达到78.3%,较2024年提升2.1个百分点。其中,“双喜(硬)”凭借15元档新品实现销量翻番,“中华(硬)”虽定价60元/包,但通过AI精准营销在年轻群体中渗透率增长12%。记者注意到,部分品牌已开始试点“AI推荐系统”,根据消费者购买记录推送价格带产品,这种智能化手段在云南、浙江等地试点门店转化率提升8.7%。

然而,市场调整也带来新问题。河南许昌烟草分公司经理张伟透露:“13元以下有什么烟?我们库存积压严重,但调价令又不能执行,只能通过促销活动‘软着陆’。”记者在许昌某烟酒店看到,店主正将“红旗渠(软红)”捆绑销售,原价12元/包的产品以“买一送一”形式清库存。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研究所王教授指出,这种操作可能触犯《反不正当竞争法》关于“价格欺诈”的条款,建议消费者保留交易凭证。

国际经验对比显示,我国烟草消费升级速度显著快于全球平均水平。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仍有68%的国家低价烟占比超30%,而我国已降至21.4%。但记者发现,价格调整过程中出现“替代效应”,部分消费者转向电子烟或进口品牌。广东深圳某电子烟店店主透露,近月电子烟销售额增长25%,其中“悦刻(幻影4)”套装价格从599元降至499元,直接抢占传统烟市场。

监管层面持续加码。记者获悉,国家烟草局正在修订《烟草制品分类管理办法》,拟将卷烟按价格、焦油量、包装形式重新划分监管等级,预计2026年1月实施。同时,新《广告法》禁止以“13元以下有什么烟”等价格导向内容制作广告,某知名烟企因违规发布“10元档好烟推荐”被罚款50万元,这一案例在行业引起震动。

在消费者端,支付方式变化也影响购买行为。支付宝、微信支付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烟类交易中,非现金支付比例突破90%,且出现“预存积分换烟”等创新模式。记者在杭州某高端商场看到,消费者可通过“云闪付”累计积分兑换“利群(新版)”(18元/包)或“玉溪(软)”等商品,这种数字化手段有效提升了中档烟的吸引力。

综合来看,2025年烟草消费迁移呈现出“价格上移、品质升级、渠道变革”三大特征。当被问及“13元以下有什么烟”时,一位资深烟评博主总结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正在从‘有哪些选择’变成‘如何选择’。政策之手、市场之手和科技之手共同作用下,中国烟草消费版图正进入全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