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8日,全国烟草行业真烟溯源体系迎来又一次重大升级,标志着我国烟草产品防伪技术迈入新阶段。记者今日从国家烟草专卖局获悉,新版溯源码将于下月全面启用,消费者通过手机扫描即可获取从种植到销售的全链条信息。这一举措不仅是对《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的进一步落实,更是响应国家“智慧监管”战略的具体行动。

在北京市朝阳区一家大型超市内,记者随机采访了多位正在选购香烟的消费者。35岁的王先生拿起一包35元的“中华”香烟,对记者说:“现在买烟都习惯扫一下码,毕竟假烟太多了。35元的烟长什么样?包装上角必须有一个动态变化的光学防伪标识,这点是假的做不出来的。”与他同行的李女士补充道:“我朋友之前买过假烟,味道特别冲,还伤身体。现在溯源系统这么完善,我们买起来也放心多了。”

烟草行业专家张教授接受采访时表示:“新版溯源系统采用了区块链技术,每个烟包都有独一无二的‘数字身份证’。从烟叶种植的土壤检测、加工厂的温湿度控制,到物流运输的路径监控,所有环节都被记录在案。这种透明度在35元以上的高端烟领域尤为重要,因为这类产品利润高,仿冒风险大。”

记者注意到,今日在广州市烟草专卖局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行业代表展示了最新技术成果。广州市烟草专卖局技术中心主任刘工现场演示了溯源系统操作:“消费者只需用‘中国烟草’APP扫描烟盒上的二维码,就能看到这包烟的‘前世今生’。比如这包35元的‘双喜’,系统会显示其使用的烟叶来自云南的哪个具体地块,以及加工过程中各项指标是否达标。”

然而,市场反应并非全然积极。在社交媒体上,有消费者吐槽:“35元的烟长什么样?现在包装越来越复杂,但价格也跟着涨。溯源是好,可我们更关心的是价格能不能降点。”一位长期关注烟草市场的分析师指出:“高端烟的利润空间确实支撑了技术研发,但消费者承受能力有限。监管部门需要在防伪投入和价格调控之间找到平衡点。”

据行业内部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通过溯源系统发现的假冒伪劣香烟案件数量同比下降23%,涉案金额减少15%。国家烟草专卖局法规司司长陈明在今日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新版溯源系统将增加生物识别技术,每个烟支都有独特的DNA标记,造假成本将提高50倍以上。”

在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记者了解到一起与烟草溯源相关的典型案例。原告某烟草公司起诉某电商平台销售假冒产品,通过溯源系统提供的完整证据链,法院最终判决被告赔偿300万元。该案主审法官王法官指出:“电子溯源记录在法律效力上等同于书证,大大降低了维权难度。”

值得关注的是,国际烟草巨头也对我国溯源技术表示关注。Philip Morris International亚太区合规总监在发给记者的邮件中称:“中国烟草的区块链溯源系统是行业标杆,我们正在研究将其应用于国际市场。”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我国烟草市场特殊,专卖制度下的全链条可控性是其他国家无法复制的优势。

在零售终端,变化同样显著。北京市海淀区一家烟酒店的店主张女士向记者展示其店内新安装的智能展示柜:“现在每卖出一包烟,系统都会自动记录,顾客也可以现场扫码验证。特别是35元以上的烟,很多老顾客都会特意要求我们帮他们扫一下。”她透露,自从溯源系统升级后,高端烟的退货率下降了近40%。

关于消费者最关心的“35元的烟长什么样”这个问题,烟草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的孙工程师给出了专业解答:“35元档次的真烟,包装印刷精度达到每英寸3000点,摸上去有明显的凹凸感;内衬纸采用特殊荧光纤维,紫外线照射下呈现特定图案;烟丝中添加了微胶囊香料,燃烧时能释放出独特的层次感。”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还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年轻消费者对溯源技术的态度更为积极。25岁的程序员陈先生表示:“35元的烟长什么样?对我来说,扫一扫看生产过程比单纯看包装更有意义。这就像我们看食品溯源一样,透明度是现代消费者的基本需求。”

面对即将到来的新版溯源系统,业内专家建议消费者不必过度焦虑。中国烟草学会秘书长赵明提醒:“消费者只需记住几个关键点:正规渠道购买、扫描官方APP、核对关键信息。技术升级是为了更好的消费体验,不是增加负担。”

随着下午茶时间的临近,记者在杭州西湖边的咖啡馆偶遇几位正在讨论烟草话题的商务人士。他们一致认为,35元的烟长什么样,不仅关乎真伪,更体现了国家监管能力的提升。“现在连烟盒上的健康警示都用了AR技术,点一下就能看到3D动画演示,这种投入是值得的。”一位从事健康行业的张先生表示。

临近傍晚,记者在国家烟草专卖局的新闻中心了解到,新版溯源系统将于8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分三批上线,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将率先启用。这一消息在烟草行业内引发热议,有分析师预测,这将是继2018年电子烟监管之后,烟草行业又一次重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