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8日,全国烟草市场迎来新一轮的净化风暴。据国家烟草专卖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共查处各类烟草违法案件1.2万余起,涉案金额超过30亿元,其中假冒伪劣卷烟占比高达45%。这一数字较去年同期下降8个百分点,但市场监管部门仍保持高压态势,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五块钱的软包红河香烟等低价位产品成为假冒的重灾区。
记者今日走访云南昆明某大型超市时发现,尽管货架上的红河香烟均贴有防伪标识,但仍有消费者对价格敏感。一位姓张的市民告诉记者:“五块钱的软包红河香烟,真假有时候真不好分辨,特别是包装越来越像,味道却差很多。”他坦言,自己曾因贪图便宜购买过假冒产品,导致喉咙不适,此后便只选择正规渠道购买。
中国烟草总公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强调,当前市场上流通的假冒卷烟主要来自两个渠道:一是跨省走私,二是地方性小作坊仿制。针对这一问题,国家烟草专卖局已联合海关、公安等部门开展“净网2025”专项行动,重点打击利用互联网销售假烟的行为。据不完全统计,仅今年上半年,全国已关闭非法烟草网站500余家,抓获犯罪嫌疑人300余人。
在监管层面,新修订的《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已于今年3月正式实施,其中明确将电子烟纳入监管范围,并提高了对销售假冒卷烟的处罚力度。北京市烟草专卖局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根据新规,销售假冒卷烟的罚款上限从过去的10万元提高到50万元,情节严重的还将追究刑事责任。”这一举措有效震慑了不法分子。
行业专家指出,五块钱的软包红河香烟等低价位产品之所以成为假冒重灾区,一方面是因为其市场覆盖面广,另一方面是利润空间相对较大。中国烟草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李明在接受采访时分析:“制假分子通常会选择市场需求量大、辨识难度高的产品进行仿制,而红河、白沙等品牌恰恰符合这一特点。”他建议消费者可通过“中国烟草”APP扫描包装上的二维码进行真伪查询。
与此同时,烟草行业市场行情也出现新变化。据行业内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卷烟销量同比增长3.2%,其中高价位产品(100元/条以上)销量增幅显著,而五块钱的软包红河香烟等低价产品销量则略有下滑。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这可能与消费者健康意识提升以及控烟政策收紧有关。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部分消费者对烟草市场净化持支持态度。在武汉某高校工作的王女士表示:“我身边不少同学因为健康原因已经戒烟,剩下的烟民也越来越注重产品质量,毕竟五块钱的软包红河香烟如果买到假的,既浪费钱又伤身体。”而另一位姓刘的烟民则表示,他更关注烟草税负问题:“现在买包好烟动辄二三十,如果能把税收降到合理水平,或许能减少一些人购买假冒产品的冲动。”
在零售终端,市场监管力度也在不断加强。广东省烟草专卖局近日发布通知,要求所有卷烟零售户必须安装“天网”监控系统,实现销售行为可追溯。一位经营烟酒行的店主告诉记者:“现在每天早上开店前,都要先检查监控设备是否正常运行,否则可能面临罚款。”
针对近期市场上出现的“扫码即送”等新型促销手段,国家烟草专卖局已下发通知予以禁止。相关负责人表示,此类行为易被不法分子利用,成为销售假冒卷烟的掩护。同时,监管部门也提醒消费者,正规渠道销售的卷烟不会以“扫码送礼”等方式进行促销。
在消费者教育方面,多地烟草公司开展了“真假卷烟识别”宣传活动。记者在南京某社区看到,工作人员正通过实物对比、现场讲解等方式,向居民普及鉴别知识。一位姓陈的居民拿起一包五块钱的软包红河香烟仔细查看后表示:“以前只知道看防伪标识,现在才知道还要看油墨颜色、纸张纹理这些细节。”
展望下半年,国家烟草专卖局表示将继续深化市场净化工作,重点打击利用物流寄递渠道走私假烟的违法行为。同时,将联合相关部门建立跨区域协作机制,实现信息共享和联合执法。对于消费者而言,虽然市场上的假冒产品依然存在,但通过不断增强的监管力度和自身的辨识能力,购买到真品的概率正在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