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8日,随着夏季消费旺季的到来,烟草行业年轻化现象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据《中国烟草市场周报》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烟草销量同比增长3.2%,其中18至30岁年轻消费者的占比首次突破25%,这一数据较去年同期提升了近5个百分点。业内人士指出,这一趋势的背后,既有市场需求的自然演变,也与烟草企业针对年轻群体推出的创新产品密不可分。
在北京市朝阳区一家连锁便利店内,记者注意到,某品牌推出的“果味电子烟”和“低焦油卷烟”等产品被摆放在显眼位置,旁边还贴着“新品尝鲜价29元/包”的促销标识。一位正在选购的年轻消费者小王告诉记者:“现在很多牌子都推出了类似‘薄荷冰爽’这样的口味,抽起来感觉更清爽,而且价格也合适。”然而,这种看似“健康”的营销策略,却引发了监管部门的警惕。
据国家烟草专卖局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烟草市场监管报告》显示,今年1至6月,全国共查处各类非法销售电子烟案件1.2万起,涉案金额超过5亿元。报告特别指出,部分企业通过“盲盒”等新型营销方式吸引未成年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烟草制品的规定。法律专家王律师表示:“烟草会强制拿多少烟的问题,本质上是一个监管边界的问题。当前法律明确禁止向未成年人售烟,但如何界定‘诱导性营销’,仍需进一步细化。”
在行业市场行情方面,国际烟草巨头菲莫国际(Philip Morris International)中国区负责人在近期接受采访时透露,该公司今年在中国市场推出的“iQOS加热不燃烧”产品线销售额同比增长了40%,其中30岁以下消费者贡献了约35%的销量。与此同时,国内龙头品牌“红塔山”也推出了针对年轻群体的“轻奢系列”,定价区间在45元至68元之间,据称该系列上市三个月即实现销售额突破2亿元。
然而,这种市场扩张并未得到所有消费者的认同。在上海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的李女士向记者抱怨:“现在年轻人抽的烟越来越花哨,价格也水涨船高。我之前买一包‘利群’只要30多块钱,现在动辄就要四五十,烟草会强制拿多少烟的定价权,恐怕还需要更透明的机制。”她的话反映了当前烟草市场中存在的“价格焦虑”现象。
在合规层面,多地烟草专卖局近期加强了执法力度。广东省烟草专卖局执法监督处处长陈明介绍:“我们通过大数据分析,已经锁定了约200家涉嫌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的网店,正在联合网信办进行查处。”与此同时,北京市市场监管局最新发布的《电子烟产品抽检报告》显示,在抽检的50批次样品中,有12批次存在尼古丁含量超标问题,最高超标率达到150%。
多位业内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达了不同观点。中国控烟协会副会长张教授认为:“烟草年轻化趋势如果不能得到有效遏制,未来十年我国烟民总数可能突破4亿,这将给公共卫生体系带来巨大压力。”而中国烟草经济研究所所长刘博士则持不同看法:“从商业角度看,任何产品都有生命周期,烟草企业通过产品创新吸引年轻消费者,符合市场规律,关键在于如何平衡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
在消费者评价方面,记者随机采访了10位不同年龄段的烟民。30岁的程序员小张表示:“我喜欢尝试新口味,但会控制吸烟量。”而45岁的张先生则直言:“年轻人抽的这些‘花里胡哨’的烟,我看着就烦,烟草会强制拿多少烟的问题,应该由个人选择,但政府应该加强健康教育。”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电子烟监管趋严,传统卷烟市场正迎来新的增长点。据《2025年烟草行业白皮书》预测,到年底,全国卷烟市场总规模有望达到1.2万亿元,其中高端产品占比将提升至35%。这一趋势也反映在资本市场,截至7月17日,A股烟草概念板块整体上涨1.2%,其中“白沙”概念股表现突出,单日涨幅达3.8%。
在监管政策方面,国家烟草专卖局近期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烟草营销行为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各企业不得在社交媒体平台投放诱导性广告,并对“盲盒销售”等新型营销方式亮红灯。这一政策被市场解读为监管部门对烟草年轻化现象的明确态度。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部分烟草企业开始尝试通过“社会责任”项目来缓解争议。例如,某知名品牌近日宣布,将每年销售额的1%用于青少年控烟教育,并计划在100所中学设立“无烟校园”示范点。这一举措得到了部分社会组织的认可,但也有批评声音认为这只是“公关秀”,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综合各方信息可以看出,2025年烟草行业的年轻化现象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复杂局面:一方面,市场需求与商业创新推动着行业变革;另一方面,监管压力与社会关切又时刻提醒着企业不可逾越的底线。在这种背景下,“烟草会强制拿多少烟”的讨论,或许将长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