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8日,全国烟草市场迎来新一轮渠道调整与政策解读,河南等地“2一5元的烟”再次成为舆论焦点。据《中国烟草报》今日报道,国家烟草专卖局最新发布的《2025年烟草流通渠道规范化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各地需加强对低价卷烟销售行为的监管,特别是针对零售终端的“2一5元”档位产品,此举引发行业与消费者热议。

记者走访河南郑州、许昌等多家烟草零售点发现,该区域“2一5元”档位卷烟销量持续走低。一位经营烟酒生意的店主王先生向记者透露:“现在进货价上调了,以前能卖2.5元的‘黄金叶’(细支)现在要3元,消费者不认账,很多顾客宁愿去买5元的‘红塔山’。”他进一步指出,烟草局近期对进货渠道的检查更严,要求提供完整溯源凭证,部分“走单”的低价烟已被清退。

在监管层面,国家烟草专卖局新闻发言人李强今日接受采访时强调:“低价卷烟市场的规范化是‘双控’政策(控价与控量)的核心环节。根据《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2024年修订版,任何低于成本价销售的行为将被视为扰乱市场秩序,将面临最高5万元的罚款。”他同时引用了广东省近期查处的案例,某批发商因向小零售户提供2.8元/包的“双喜”被处以没收违法所得并罚款的处罚。

行业市场行情方面,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卷烟批发均价同比上涨3.2%,其中“2一5元”档位销量占比从去年的18.6%降至12.7%。中国烟草经济信息中心研究员张明远分析:“消费者升级与政策挤压双重作用下,低价烟市场正加速萎缩。但值得注意的是,河南、江西等农业省份的‘2一5元’烟仍有一定韧性,当地消费者对‘红旗渠’、‘金圣’等本土品牌忠诚度较高。”

记者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采访的消费者反馈截然不同。25岁的白领李女士表示:“5元以下的烟基本不碰,太呛人。”而来自河南农村的赵师傅则坦言:“平时就抽2元的‘金芒果’,涨价了只能少抽点,但不会换牌子。”这种消费分层现象被业内称为“烟草市场的城乡二元结构”,在河南等农业大省尤为明显。

法律合规层面,北京市律师协会烟草法务委员会主任陈雪梅指出:“《电子烟管理办法》与《烟草专卖许可证管理办法》的联动执法正趋严格。比如,某零售户若同时售卖电子烟和2元档位卷烟,可能因‘经营场所与许可证载明不符’被吊销执照。”她建议零售户关注最新发布的《烟草零售终端合规操作手册》,手册中明确列出了“不得向未成年人售卖2元以下卷烟”等细则。

业内专家对“2一5元”烟的未来走向形成两种观点。中国社科院烟草研究所副所长刘伟认为:“随着‘利群’、‘白沙’等中端品牌向三四线城市下沉,低价烟市场将进一步被挤压。”而郑州烟草研究院的杨博士则持保留态度:“河南等地的低价烟消费习惯根深蒂固,政策效果可能存在‘时滞’,预计2026年才会显现明显变化。”

在行业新闻方面,云南中烟今日宣布“红云红河”品牌将推出两款新系列,其中一款定位“2一4元”档位,引发市场猜测。有分析师指出,此举可能是为填补低价市场空白,但需符合《烟草广告审查标准》中关于“不得明示或暗示低焦油、低危害”的规定。据云南烟草协会透露,新系列预计8月投放,零售指导价为3.5元/包。

多位烟民对“2一5元”烟的涨价表达了不同看法。在河南驻马店工作的张师傅表示:“以前3元能买一包‘帝豪’,现在涨到4.5元,一个月得多花50块。”而长期关注烟草政策的消费者保护组织代表则呼吁:“应建立低价烟消费群体的补贴机制,避免政策‘一刀切’影响低收入人群。”

针对记者“河南2一5元的烟是否会被全面禁止”的提问,国家烟草专卖局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周磊回应:“并非禁止,而是引导升级。比如河南的‘金芒果’(2元)正在逐步替换为符合新标准的‘金芒果(软)’(3元),通过品质提升实现价格自然过渡。”他同时透露,2026年将启动全国范围的“烟草消费税调整听证会”,低价烟税负可能进一步增加。

在行业动态上,记者注意到,河南部分烟厂已开始调整生产结构。驻马店烟草工业公司一位不愿具名的中层透露:“今年‘2一5元’烟的产量计划缩减15%,但库存仍有压力,预计到年底才能消化。”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贵州中烟的“黄果树”品牌通过渠道下沉,在河南市场2一5元档位份额增长了8.3%。

在消费者评价方面,电商平台数据显示,近两个月“2一5元”档位卷烟的搜索量下降18%,但实际购买转化率上升了5%。一位在淘宝经营烟具生意的店主说:“买低价烟的顾客现在更关注‘是否为真品’,反映出市场规范化后消费者信心增强。”

最后,记者在河南省烟草专卖局获悉,该省将于下周启动“零售终端合规检查专项行动”,重点查处“2一5元”档位卷烟的非法渠道流通问题。行动负责人表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这一消息让“河南2一5元的烟”再次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其后续发展值得持续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