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8日,随着全国烟草市场持续调整,渠道偏好问题再次成为行业焦点。记者今日走访多地烟草零售终端发现,尽管电子烟监管趋严,传统卷烟渠道却呈现出分化态势,尤其是国际品牌在国内的流通路径引发热议。在北京市海淀区某连锁便利店,店长李女士坦言:“现在骆驼牌香烟(Camel)的进货量比去年下降三成,主要原因是批发环节的‘限量政策’。”她补充道,虽然骆驼牌仍保持每包85元的定价,但部分区域经销商已明确要求零售商不得超量囤货。

中国烟草总公司近日发布的《2025年第二季度渠道动态报告》显示,国际品牌在国内的销售渠道正经历“二次洗牌”。报告指出,骆驼牌香烟等外资品牌在华东地区依赖的“一级批发+二级分销”模式,因监管趋严已调整为“直供零售终端”的扁平化结构。上海烟草集团市场分析师张明华对此解释:“这既是为了规避‘跨区域调货’风险,也是响应国家局‘一牌一码’追溯系统的升级要求。”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南京路步行街的烟草专卖店已不再陈列骆驼牌,店员表示:“哪里买得到骆驼牌香烟?现在只有部分郊区便利店还有少量库存,而且必须凭会员卡购买。”

市场监管层面,国家烟草专卖局在7月15日更新的《烟草专卖品经营场所规范》中,首次明确将“外资品牌渠道合规率”纳入季度考核。记者查阅相关文件发现,新规要求所有零售终端必须提供“进口烟草专卖品准运证复印件”,而骆驼牌香烟的批发价已从每条800元上调至830元。广州海关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员透露:“近期查获的4起走私案中,有两起涉及骆驼牌香烟的平行进口渠道,涉案金额超200万元。”

消费者反应方面,多位烟民对渠道变化表达了不同看法。在北京某外企工作的王先生抱怨:“哪里买得到骆驼牌香烟?昨天特意跑了两家超市都没货,最后只能买国产的。”而另一位忠实骆驼牌用户则表示理解:“虽然买起来麻烦点,但至少能保证真伪,毕竟现在假货太多了。”记者在电商平台发现,尽管骆驼牌香烟被明令禁止线上销售,仍有商家通过“代购”等灰色方式售卖,价格高达每包120元。

行业专家观点呈现两极分化。中国社科院烟草研究所研究员刘强指出:“渠道收紧是国际品牌本土化的必经阶段,骆驼牌若想保持市场占有率,必须像万宝路那样发展‘中国特供版’。”但北京中烟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赵雪认为:“现行的《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并未禁止外资品牌销售,过度限制可能涉嫌违反WTO规则。”她引用欧盟法院2023年判例称,类似“骆驼牌香烟”的知名品牌应享有合理的分销自由。

市场行情数据显示,在渠道调整的背景下,骆驼牌香烟在二三线城市的销量反而逆势增长。某头部烟酒店店主周女士透露:“我们镇上周进货的10条骆驼牌两天就卖完了,很多顾客点名要买‘沙漠骆驼’(骆驼牌经典款)。”她推测这与年轻消费者对“异国风情”的追求有关。记者注意到,在抖音等平台,关于“哪里买得到骆驼牌香烟”的搜索量近期增长了两倍,部分KOL甚至通过暗示性语言引导用户前往特定区域购买。

合规执行层面,多地烟草专卖局已启动专项检查。天津市烟草局7月17日通报的案例显示,一家连锁便利店因未按规定摆放骆驼牌香烟(要求与国产烟分区陈列),被处以5000元罚款。而杭州烟草则创新推出“智能货架”,通过RFID技术实时监控骆驼牌等外资品牌的库存变化。一位参与项目的技术人员表示:“系统能识别是否出现异常调货,比如同一品牌在相邻两个区县的库存同时激增。”

国际品牌本土化策略也迎来新动向。记者获悉,骆驼牌母公司雷诺烟草正在申请将部分产品纳入中国烟草的“双轨制”体系,即同时满足国内税收标准和国际品牌形象。其中国区总监在内部邮件中透露:“我们正在研究是否推出‘骆驼(中国版)’,类似万宝路的‘软包升级’策略。”不过,这一消息尚未得到官方确认。

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新修订的《烟草消费投诉处理办法》将于8月1日施行,明确要求零售商提供“购买凭证+品牌溯源码”双重证明。北京市消费者协会近日受理的案例显示,有顾客反映在旅游区购买的骆驼牌香烟出现霉变,经鉴定属于存储不当。协会律师建议:“遇到类似情况,消费者应首先向烟草专卖局举报,同时保留好购物小票和产品包装。”

综合各方信息,2025年7月的烟草渠道格局呈现出“紧中有松”的特点:监管层持续收紧政策,但市场自发性调整仍在寻找平衡点。骆驼牌香烟的流通案例,某种程度上折射出国际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适应过程。而那句反复被提及的“哪里买得到骆驼牌香烟”,不仅反映了消费者的实际困惑,更成为观察行业变革的一个微小切面。随着《烟草专卖法》修订案的草案公开征求意见,这一话题或许将在未来几个月持续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