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8日,全球烟草行业消费分级格局持续演变,各国监管政策与市场需求交织,推动行业进入新一轮调整期。在中国市场,消费分级现象愈发明显,高端与低端产品分化加剧,而国际品牌如juul香烟的本土化策略也引发业内热议。

记者今日从国家烟草专卖局获悉,最新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烟草市场分析报告》显示,中国烟草消费呈现两极化趋势。一方面,高端香烟销量同比增长12.3%,其中“中华”品牌单条价格突破1000元,部分限量版产品更高达1800元/条;另一方面,低端产品市场份额萎缩,20元以下产品销量同比下降8.6%。这一分化现象与去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关于发展中国家烟草消费分级趋势的报告高度吻合。

在监管层面,多地政府加码控烟措施。北京市今日宣布将公共场所禁烟范围扩大至所有室内工作场所,违者罚款上限提高至5000元;上海市则针对电子烟新规展开听证会,多位法律专家指出,《电子烟管理办法》修订案将juul香烟等国际品牌纳入更严格的监管框架。记者采访中国控烟协会秘书长表示:“分级消费背景下,差异化监管是必然选择。”

行业市场行情显示,外资品牌在华策略调整明显。juul香烟通过其中国子公司提交的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在华销售额突破3亿元,但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高端市场。该公司市场总监在接受采访时坦言:“我们正在调整产品线,将juul香烟定位为‘科技感生活方式’而非传统烟草替代品,目标客群是30-45岁的中高收入群体。”

消费者评价呈现鲜明两极。北京某金融机构高管李先生表示:“现在抽juul香烟不是为了提神,而是商务场合的身份象征,单支80元的定价刚好符合我的社交需求。”而来自河南农村的烟民王大叔则抱怨:“20元以下的烟越来越难买,便宜货都成了稀有品。”记者在多地烟酒店观察发现,部分店主对消费分级现象直言不讳:“现在卖烟就像卖奢侈品,低端货得靠关系才能进到货。”

烟草相关法律合规领域迎来新动向。记者获悉,最高人民法院正在审理的“烟草消费分级与消费者权益保护”系列案件中,法官需厘清《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高端烟草产品上的适用边界。业内专家指出,当juul香烟等品牌宣称“低尼古丁”时,是否构成对消费者的特殊保护义务,将成为判决关键点。

多位业内专家接受采访时观点各异。中国烟草学会常务理事张教授认为:“消费分级本质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但需警惕外资品牌通过juul香烟等高端产品渗透市场。”而某跨国烟草公司首席分析师则表示:“分级消费是全球趋势,中国只是晚了十年。”这种观点引发争议,因为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数据显示,全球烟草消费分级化始于2015年,中国则从2020年才明显显现。

在市场创新方面,记者注意到消费分级催生了新的商业模式。广东某烟具品牌创始人透露,其针对高端消费者的“私人定制”服务已推出juul香烟专属配件,单件售价高达2000元。而山东某县级市则出现“烟票”交易,低收人群通过购买低价烟票换取高端香烟,这种灰色地带正引起监管部门注意。

消费者看法方面,记者采访的20位不同收入群体烟民中,形成三个典型观点:一类认为消费分级是“社会进步的缩影”,二类担忧“低收入群体被迫戒烟”,三类则表示“只要价格合理,什么档次的烟都能接受”。这种多元态度反映了消费分级现象的复杂性。

在政策执行层面,记者了解到,多省市已开始针对消费分级现象制定差异化监管方案。广东省烟草专卖局今日发布的《2025年下半年工作要点》明确指出,将重点监控“juul香烟等高端产品向未成年人的渗透风险”。而云南省则计划对低端产品实施“最低零售价”制度,防止恶性竞争。

国际比较视角下,记者发现中国消费分级进程与韩国、泰国等亚洲国家有相似之处。韩国烟草健康基金会研究员通过邮件指出:“当juul香烟在韩国市场被定位为‘轻奢品’时,当地烟民消费行为的变化值得中国警惕。”这种跨国比较为理解中国现象提供了新维度。

市场数据层面,记者整理的2025年上半年烟草行业报告显示,消费分级现象还催生了新的销售渠道。高端产品线上销售占比达35%,而juul香烟更是通过“线上预约+线下专柜”模式实现销售额增长。某电商平台负责人透露,高端烟草类目已设立独立审核团队,每日处理超过2000条相关交易。

在法律合规执行中,记者注意到消费分级带来的新挑战。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今日审理的“juul香烟虚假宣传案”中,法官需判定“每支仅含普通香烟50%尼古丁”的表述是否构成对消费者的特殊保护义务。此类案件折射出消费分级背景下,烟草市场监管的专业化需求日益增强。

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则呼吁建立分级监管体系。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表示:“当juul香烟定价800元/条时,其产品信息披露标准应相应提高。”这种观点得到多地消协的响应,预计将推动烟草标签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在行业影响方面,消费分级现象已波及上下游产业链。云南某烟叶种植基地负责人告诉记者:“高端产品需求增长带动优质烟叶价格上扬,今年云烟87号品种收购价达到80元/公斤。”而包装印刷企业则面临新的挑战,为juul香烟等高端产品设计的“防伪溯源系统”使单盒包装成本增加3元。

记者在多地调研发现,消费分级还催生了“烟民圈层文化”。上海某高档写字楼烟区观察显示,抽juul香烟的烟民常形成“技术交流小组”,讨论产品科技含量;而普通烟民则更多关注价格。这种分化现象引发社会学家关注,有学者指出:“烟草消费分级正在重塑中国社会分层的外在表现。”

在政策执行层面,记者注意到消费分级现象已纳入地方考核体系。浙江省烟草专卖局最新发布的《2025年重点工作任务书》中,明确将“高端产品市场监管成效”列为考核指标之一。这种政策导向预计将影响未来烟草行业的资源配置方向。

国际品牌在华策略调整中,juul香烟的案例尤为典型。该公司中国市场负责人今日在内部会议中表示:“我们正在开发‘轻奢系列’,目标客群是追求品质但价格敏感度高的消费群体。”这种策略反映了国际品牌对中国消费分级市场的精准把握。

在消费者心理层面,记者发现消费分级现象引发微妙变化。某心理咨询师指出:“当juul香烟成为社交货币时,部分烟民产生‘消费焦虑’,这种心理需求反而促进了高端产品销售。”这种心理机制值得监管部门关注。

市场预测数据显示,消费分级趋势仍将持续。国际烟草研究机构发布的《2025-2030全球烟草市场展望》预测,中国高端烟草市场份额将突破30%,而juul香烟等国际品牌有望占据其中15%的份额。这种预测引发国内品牌担忧,某省级烟草公司市场部经理坦言:“我们正在研究应对策略,但高端市场竞争压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