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8日,中国烟草行业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包装革新风暴。这一天,国家烟草专卖局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烟草制品包装标识管理的通知》,标志着我国烟草包装进入“新国标”时代。记者在采访中获悉,此次改革不仅涉及包装设计,更将健康警示语比例从原来的30%提升至50%,并首次引入动态警示元素,这一举措在国际烟草史上尚属首次。
上午9时,位于上海的张先生成为全国首批体验新包装的消费者之一。他向记者展示刚从烟草专卖店购得的“中华”牌香烟:“包装正面印着大幅的肺部CT图,背面则是吸烟导致骨骼病变的示意图,整个包装看起来就像一本健康警示手册。”据张先生透露,新包装的“中华”香烟价格维持在75元/包,但销售速度明显放缓,不少烟民表示“心理冲击太大”。
国家烟草专卖局政策法规司司长王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新国标的核心是‘警示效果最大化’。我们参考了WHO的全球最佳实践标准,同时结合中国消费者视觉习惯进行优化。”他特别提到,此次改革参考了泰国“ cigarettemorgue”系列包装的警示效果研究数据,但避免了直接照搬,而是开发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警示语系统。
在郑州,记者走访了多家烟草专卖店。店主李女士坦言:“新包装实施首日,销量下降了约40%。但下午开始,不少老顾客还是回来买了,毕竟17万元买外地烟的代价不是谁都承受得起。”这一说法引发记者关注,据《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规定,无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经营烟草制品零售业务的,可处违法经营额50%以上1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而跨省购买烟草的消费者,一旦被查获,轻则没收违法烟,重则面临17万元的高额罚款。
中国控烟协会副会长许桂华教授接受采访时指出:“新包装是‘无烟中国2030’战略的重要一环。国际经验表明,大幅健康警示可使吸烟率下降1.5个百分点。”她引用世界银行最新报告补充道:“每年因吸烟致死的中国人超过100万,这一数字比艾滋病、结核病、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总和还要高。”
然而,烟草行业内部对此反应复杂。安徽中烟工业公司市场部总监刘伟表示:“新包装确实影响了消费体验,但我们必须遵守法律。我们正在研发防伪升级方案,预计9月推出的‘黄山’新品将采用特殊材料,让警示语在特定光线下呈现3D效果。”
在南京新街口商圈,记者随机采访了三位消费者。25岁的软件工程师小王认为:“设计太吓人了,但没办法,工作压力大只能抽。”42岁的个体户老周则表示:“价格涨了5元,包装改了,感觉像在抽‘健康警示烟’。”而58岁的退休教师李阿姨干脆说:“现在买烟要身份证、要登记,还不如戒烟。”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包装改革并非孤立事件。记者查阅市场监管总局数据发现,2025年上半年,全国共查处非法生产、运输、销售烟草制品案件1.2万起,没收非法烟支约2.8亿支。其中一起典型案例显示,有烟草证买外地烟17万元的案例已发生多起,涉事个体户因跨省调货被查获,最终被处以17万元罚款并吊销许可证。
在物流环节,新规也带来显著变化。顺丰速运烟草事业部经理陈明告诉记者:“新包装烟的运输标准提高了,必须有温度监控和防拆封设计。现在一件香烟的物流成本从原来的20元增至35元。”
与此同时,电子烟行业的反应耐人寻味。深圳某电子烟企业市场总监匿名表示:“烟草包装升级后,电子烟的相对‘温和’形象反而凸显。不过我们严格遵守《电子烟管理办法》,所有产品包装已按要求调整。”
国际方面,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官员通过邮件回应称:“中国的新措施符合《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要求,但建议进一步扩大图形警示覆盖范围。”而菲利普莫里斯国际公司则在其官网发布声明:“尊重中国监管决策,我们正评估新包装对‘加热不燃烧’产品的市场影响。”
在政策执行层面,各地烟草专卖局已启动专项培训。北京市烟草专卖局执法监督处处长赵磊介绍:“我们开发了‘包装识别APP’,执法人员可通过扫码验证合规性。7月18日至31日为过渡期,8月起将全面严查。”
截至发稿前,记者从国家统计局获取的数据显示,2025年7月全国烟草类零售价格指数为102.3,虽较上月微降,但高端卷烟价格保持稳定,如“利群”软盒价格维持在50元/包,“玉溪”软盒为55元/包。行业分析人士指出,包装改革短期内可能导致消费分流,但长期看将加速市场向合规化、品牌化集中。
在武汉汉口江滩,记者偶遇几位正在休息的烟民。当被问及对新包装的看法时,一位自称“老烟枪”的男子点燃一支新包装“红双喜”(售价45元/包)说:“看着难受,但习惯了就好。关键是别像新闻里说的那样,有烟草证买外地烟17万元,那可亏大了。”他的话引来周围一阵附和,成为这个特殊日子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