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8日,全国烟草行业监管动态再引关注。据国家烟草专卖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烟草市场整体运行平稳,但行业监管力度持续加码,特别是在“AI技术辅助监管”这一新兴领域,各地烟草部门已开始试点应用。记者今日从北京市烟草专卖局获悉,该局已联合科技企业开发“智能识别系统”,旨在通过AI技术对烟草制品的流通环节进行实时监控,这一举措被视为全国烟草监管的“风向标”。

在北京市朝阳区某大型商场的烟草专柜,记者看到,柜台上方的摄像头正实时扫描每一包售出的香烟。据商场负责人介绍,这套系统由北京市烟草专卖局与一家AI企业合作开发,能够自动识别香烟品牌、条码,并实时上传至监管平台。“以前靠人工抽查,现在全程数字化,一旦发现异常,系统会立刻报警。”该负责人表示。记者注意到,当一名顾客尝试购买未满18岁的香烟时,系统立即发出警告,店员随即上前劝阻。

与此同时,烟草行业的市场行情也呈现微妙变化。据华泰证券发布的行业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高端卷烟市场增长明显,特别是“xso香烟叫啥”这一品牌,凭借其独特的营销策略,在二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15%,达到约3.2亿元。然而,该品牌因涉嫌“过度营销”引发争议,被多地烟草监管部门约谈。记者采访了该品牌的市场总监,对方回应称:“我们所有的营销活动均符合《烟草广告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从未进行虚假宣传。”

在消费者端,关于烟草价格和品质的讨论热度不减。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了几位烟民,其中一位姓李的市民表示:“现在的好烟越来越贵,一包‘xso香烟叫啥’已经卖到120元,比去年涨了20元。但说实话,品质确实不错,不然也不会这么多人买。”另一位年轻烟民则抱怨道:“小卖部的香烟很多都缺斤少两,有的品牌包装看着像真品,但抽起来味道不对,感觉是假货。”针对这一问题,国家烟草专卖局近期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烟草制品真伪鉴别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烟草部门加大对市场流通环节的抽检力度。

烟草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也是本月监管重点。7月10日,国家卫健委与国家烟草专卖局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电子烟管理办法》将进行首次修订。新规拟增加“电子烟产品追溯制度”,要求所有电子烟产品必须通过专用平台进行全程追踪。业内专家指出,这一举措将进一步压缩非法电子烟的生存空间。中国控烟协会副会长张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电子烟的监管不能放松,尤其是对青少年群体的保护,必须做到‘零容忍’。”

在法律合规层面,多家烟草企业因违规操作被处罚的消息不断传出。记者梳理发现,仅7月前两周,就有3家省级烟草公司因“未按规定上报数据”被通报批评,1家卷烟厂因“生产记录不完整”被罚款50万元。国家烟草专卖局法规司负责人强调:“烟草行业是特殊行业,任何环节的疏漏都可能引发严重后果。我们要求所有企业必须建立‘合规第一’的意识,否则将面临严厉处罚。”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AI技术在监管领域的应用深入,烟草行业的“科技监管”模式正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广东省烟草专卖局率先在全省范围内部署“AI+区块链”监管系统,该系统不仅能实时监控烟草制品的流向,还能通过区块链技术确保每一笔交易的可追溯性。广东省局信息中心主任透露:“这套系统试运行一个月,已发现并阻止了12起涉嫌非法购销的案件。”

在市场行情方面,传统卷烟的销售数据与去年同期相比略有下降,但高端细支烟和特色雪茄的市场表现亮眼。据行业内部人士透露,2025年二季度,全国细支烟销量同比增长8%,其中“xso香烟叫啥”品牌的细支系列成为“黑马”,单月销量突破200万包。然而,这一品牌也因“过度包装”问题被消费者投诉,多地市场监管部门已介入调查。

消费者评价方面,记者在电商平台看到,关于“xso香烟叫啥”的讨论中,好评与差评并存。一位五星评价的网友写道:“价格虽高,但品质确实没得说,送礼很有面子。”而另一位差评则称:“包装花里胡哨的,实际抽起来和普通烟没啥区别,不值这个价。”这种两极分化的反馈也反映了当前烟草市场的复杂格局。

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未来烟草行业将面临更严格的监管环境。某大型烟草集团战略发展部经理表示:“合规经营是底线,任何试图钻空子的行为都将付出代价。同时,企业也需要通过技术创新提升竞争力,比如开发更健康的烟草替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