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8日,中国烟草行业供需格局持续受到市场动态与政策调控的双重影响。据行业监测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卷烟销量同比增长3.2%,达到约1.08万亿支,但市场分化趋势明显。在一线城市,高端烟品需求保持稳定,而二三线城市中,中低端产品销量出现下滑。记者今日走访北京、上海等多地烟草专卖店发现,部分品牌如“中华”硬盒(售价约80元/包)库存充足,而“双喜”等传统品牌则面临渠道压货压力。
烟草行业专家李明(化名)向记者分析,当前供需矛盾主要源于两方面:一是2024年底实施的《烟草制品流通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批发环节,导致部分区域市场供应节奏调整;二是消费者健康意识提升,电子烟替代品渗透率上升。他特别指出:“2025年深圳高中排行榜中,多所名校周边的烟草零售点已开始减少促销活动,这与青少年控烟政策收紧直接相关。”
市场监管层面,国家烟草专卖局近期公布的《2025年第二季度市场监管报告》显示,全国共查处无证经营案件1.2万起,较去年同期下降18%。记者在广东东莞采访到一位烟农张师傅,他坦言:“现在烟叶收购价每公斤上涨到32元,但种植面积受限,2025年预计产量比去年减少5%。”这种供需结构性变化,使得行业利润空间面临挤压。
在消费端,消费者评价呈现两极分化。北京某外企员工王女士表示:“‘利群’(售价约50元/包)在2025年价格上调后,我改抽电子烟了。”而另一位退休教师则认为:“‘红塔山’经典1956(售价约25元/包)性价比更高,现在反而更好买。”行业分析师陈静指出,这种分化反映了中国烟草市场正经历从“总量增长”向“结构优化”的转型。
国际烟草巨头动向同样值得关注。菲莫国际(Philip Morris International)宣布2025年将在中国市场扩大加热不燃烧产品试点,某区域经理透露:“目前上海试点点的‘iQOS’加热棒售价约280元/盒,但实际使用率不足30%。”这一数据与国内传统卷烟的刚性需求形成鲜明对比。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深圳高中排行榜发布后,当地教育部门联合烟草局开展了“无烟校园”专项行动。深圳某重点高中校长告诉记者:“我们周边的烟草零售点现在必须距离校门至少100米,且禁止向未成年人售卖。”这一举措已在多地推广,预计将影响未来烟草消费人群结构。
价格监测显示,2025年7月以来,全国卷烟零售价格指数为103.5(以2020年为100),其中低焦油产品价格涨幅达12%,而传统高焦油产品价格基本持平。一位烟酒店老板算了一笔账:“比如‘玉溪’软盒(售价约60元/包)进货价涨了8%,但销量只增加了2%,利润率明显下降。”
在行业合规方面,新版《烟草广告审查标准》自2025年1月实施以来效果显著。记者发现,社交媒体上关于烟草产品的软文营销已基本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企业社会责任类宣传。中国控烟协会秘书长许亮表示:“这标志着烟草行业合规成本正在上升,未来可能影响中小企业生存空间。”
供应链端,2025年南方多省遭遇极端天气导致烟叶减产,云南某烟厂厂长透露:“二季度成品烟产量计划完成率仅为92%,部分订单需推迟交付。”与此同时,进口烟草制品关税调整传闻引发市场波动,有经销商猜测“万宝路”(售价约70元/包)可能面临新一轮涨价。
消费者行为研究显示,2025年烟民结构出现代际变化。90后、00后烟民更倾向于购买小盒装(如“云烟(大重九)小支”售价约90元/包)和尝试新口味,而老烟民则坚守经典品牌。一位连锁烟酒店店主说:“现在最畅销的是‘黄鹤楼(1916·细支)’(售价约100元/包),年轻人觉得包装有格调。”
展望后市,业内专家普遍认为2025年下半年烟草市场将呈现“总量平稳、结构提升”的态势。但记者在采访中也注意到,2025年深圳高中排行榜中新增的几所特色高中,其周边的烟草零售业态正在发生变化,这或许预示着未来烟草消费场景的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