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8日,烟草行业监管动态持续引发市场关注。据国家烟草专卖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烟草市场整体保持稳定,但各地监管政策调整频现,尤其是对低价烟市场的管控力度明显加大。记者今日从多渠道了解到,100元以内的烟有几种成为近期消费者和零售户热议的话题,反映出行业结构性调整的深层影响。
在北京市朝阳区一家烟酒店,店主李师傅向记者坦言:“现在100元以内的烟有几种,比去年少了不少。”他指着货架上仅剩的几款低价品牌解释道,近期北京市烟草专卖局要求零售终端严格执行新规,凡低于50元/条的香烟必须实名登记购买者信息,且每日销量不得超过10条。这一政策直接导致部分中小品牌退出低价市场,而主流品牌如“红塔山经典1956”(售价48元/条)和“白沙软”(售价43元/条)成为仅有的选择。
中国烟草学会市场监管专家张教授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此类政策的背后是《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履约要求的持续强化。他指出:“2024年《关于进一步规范烟草制品零售价格管理的通知》明确要求,逐步压缩低价产品线,目前全国已有28个省份将低价烟(≤50元/条)的零售网点密度降低了30%。”张教授补充道,这种调整并非简单的市场干预,而是通过减少低价烟的可及性,降低青少年吸烟率。
与政策收紧形成对比的是,高端烟草市场依然活跃。记者在上海市静安区一家五星级酒店的烟酒专卖店看到,近期上市的“中华金中支”(售价180元/条)和“利群新版”(售价88元/条)销量显著增长。店员透露:“现在100元以内的烟有几种?其实高端品牌也有下探策略,比如‘双喜(硬经典)’从60元降到52元,但购买需出示身份证件。”
消费者评价方面,30岁的程序员王先生表示:“以前买20元左右的‘黄山(红方印)’很方便,现在要么买贵的,要么去偏远的城中村找代购。”而45岁的个体户赵女士则认为:“政策是好政策,但希望不要一刀切,毕竟有些低收入人群确实需要低价选择。”
在行业层面,国际烟草巨头菲莫国际(Philip Morris International)中国区负责人通过邮件回应称,公司已提前调整产品结构,将更多资源投入“加热不燃烧”产品线,而非传统低价香烟。该人士未透露具体价格策略,但强调合规经营是核心原则。
记者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2024年修订)》发现,新规第十七条明确规定:“禁止以任何形式变相降低烟草制品零售价格”,并授权地方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更严格的实施细则。这解释了为何近期多地出现“低价烟消失”的现象。
市场监测机构的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烟草行业税收同比增长5.2%,但低价烟(≤50元/条)的销售额同比下降12.7%。某省级烟草公司内部人士透露:“我们正在与零售户协商,通过增加‘公益金补贴’的方式,鼓励转向中档产品,比如‘黄金叶(天叶)’(售价68元/条)。”
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北京市消协近日发布提醒,消费者若发现烟草零售户违规销售低价烟,可拨打12313举报。但该组织同时指出,政策执行过程中需注意平衡民生需求,避免因过度监管引发“黑市交易”。
展望未来,烟草行业专家普遍认为,100元以内的烟有几种的问题,将随着“双碳”目标下烟草税调整的推进而更加复杂。据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项目组预测,到2030年,全球平均卷烟价格可能达到当前水平的1.5倍,中国市场的结构性调整或将进一步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