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8日,随着我国烟草行业消费分级政策的逐步深入,各地烟草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分层趋势。在杭州这座经济发达、消费水平较高的城市,烟草消费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记者今日走访杭州多家烟草专卖店及便利店,试图探寻“杭州人都抽啥烟”这一话题背后的消费逻辑。
在杭州西湖区的一家烟草专卖店内,店主老王向记者透露,近年来杭州烟草消费市场分化明显,高端烟和口粮烟的销量占比逐渐拉开差距。他表示:“现在来店里买烟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包装精美、口味独特的中高端产品,比如‘中华’、‘利群’等品牌。而一些老顾客则依然钟爱‘红塔山’、‘双喜’等经典口粮烟。”
记者注意到,当日店内“中华(硬)”的售价为每包85元,而“利群(新版)”则为每包55元。相比之下,“红塔山(经典1956)”售价仅为每包25元,价格差距显著。老王坦言:“高端烟的利润空间更大,但销量相对稳定;口粮烟虽然利润薄,但客流量大,是维持店铺日常运营的基础。”
针对这一现象,中国烟草学会研究员李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消费分级政策的实施使得烟草市场更加精细化。他指出:“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高端烟草产品的需求正在逐步释放。同时,国家烟草专卖局近年来对烟草广告和促销活动的严格限制,也促使品牌更加注重产品本身的品质和包装设计。”
在杭州下城区的一处便利店,记者遇到了正在购买香烟的王先生。他告诉记者:“我平时抽‘黄鹤楼(1916)’,价格虽然贵一些,但口感确实不错。最近新出的‘黄鹤楼(金砂)’我也试过,感觉更适合年轻人。”王先生提到的“黄鹤楼(1916)”售价为每包100元,“黄鹤楼(金砂)”则为每包65元。他补充道:“杭州的消费水平高,大家对于烟草的品质要求也更高,这也是为什么高端烟在这里有市场的原因。”
与此同时,杭州部分区域的烟草消费仍以口粮烟为主。在城东一家社区超市,记者发现“白沙(软)”和“红双喜(硬)”等传统口粮烟销量较好。超市工作人员表示:“这里的顾客大多是附近的居民,他们更看重性价比,所以这些价格实惠的香烟更受欢迎。”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杭州烟草消费的分层现象与当地经济结构密切相关。杭州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杭州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8万元,位居全国前列。高收入群体对高端烟草产品的需求自然更高,而普通工薪阶层则更倾向于选择价格适中的口粮烟。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国家烟草专卖局多次强调烟草消费分级的重要性,并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措施。在2024年发布的《烟草行业消费分级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促进烟草市场健康发展”的目标。这一政策背景下,各大烟草品牌纷纷调整产品结构,推出更多差异化产品以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
在杭州某高档写字楼附近,记者遇到了正在吸烟的陈女士。她告诉记者:“我通常抽‘玉溪(软)’,价格在每包60元左右,口感细腻,适合女性吸烟者。最近‘玉溪’新出的‘翡翠’系列我也很喜欢,包装很精致。”陈女士的说法印证了烟草品牌在产品设计上的精细化趋势。
不过,也有消费者对烟草消费分级政策表示担忧。在杭州西湖边的一家咖啡馆,记者遇到了正在讨论烟草话题的张先生和李女士。张先生表示:“虽然高端烟的品质确实更好,但价格也高得离谱。有些品牌动辄上百元一包,普通消费者根本消费不起。”李女士则认为:“消费分级政策虽然有助于市场细分,但可能会加剧烟草消费的不平等现象。”
针对这些声音,业内专家指出,消费分级并非鼓励消费升级,而是引导消费者根据自身经济状况和健康需求做出合理选择。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公室副主任杨杰表示:“烟草消费分级政策的核心是控烟,而非促进烟草消费。通过提供更多低焦油、低危害的产品选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吸烟对健康的危害。”
回到最初的问题:“杭州人都抽啥烟?”记者在今天的采访中发现,答案并非简单的“高端烟”或“口粮烟”,而是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在杭州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烟草消费的分层现象既是经济发展和消费升级的必然结果,也是政策引导和市场调节共同作用下的产物。随着消费分级政策的深入推进,未来杭州乃至全国的烟草市场还将继续演变,而“杭州人都抽啥烟”这一话题,也将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