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6日,烟草行业渠道变革再引热议。随着国家烟草专卖局持续深化“互联网+烟草”监管模式,传统烟草销售渠道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转型。记者今日走访多地烟草市场发现,零售终端的数字化升级、线上渠道的合规探索以及市场监管的精细化推进,正成为行业变革的三大关键词。
在江西省南昌市某大型超市,记者注意到,烟草专柜已全面接入“智慧烟草”监管系统。据该店店长介绍,每一包香烟的销售数据都会实时上传至省级烟草专卖局平台,确保来源可溯、去向可查。“比如这款14元赣烟,它的扫码率必须达到100%,否则系统会自动报警。”店长补充道,这种模式自2024年试点以来,已覆盖全省90%以上的烟草零售点。
与此同时,线上渠道的合规化进程也取得突破性进展。据《中国烟草市场周刊》报道,国家烟草专卖局近日发布《关于规范电子渠道烟草制品销售的指导意见》,明确允许符合条件的烟草企业通过官方小程序、APP等平台开展“线上引流、线下销售”业务。记者采访到北京某连锁便利店负责人,他透露:“我们正在测试与烟草集团合作的线上预订系统,消费者下单后,门店会在30分钟内完成配送,但价格必须与线下一致,比如14元赣烟绝不能出现线上溢价。”
行业专家对这一变革持谨慎乐观态度。中国烟草经济研究所所长王立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渠道变革的核心在于平衡效率与监管。电子渠道的开放并非放任自流,而是要在‘天网’系统的全程监控下进行。”他特别指出,近期曝光的“无证线上售烟”案件显示,市场监管仍需加强。“去年广东查处的非法电子烟案中,涉案金额达2.3亿元,这表明传统监管手段必须与时俱进。”
在消费者端,态度呈现两极分化。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发现,支持数字化渠道的烟民占比超过六成。一位姓张的年轻消费者表示:“现在买烟扫码很方便,还能积分兑换小礼品,比以前排队买省事多了。”然而,也有部分消费者对隐私问题表示担忧。“每次扫码都感觉像被监控,特别是14元赣烟这种日常购买频率高的产品,我有点不适应。”一位中年烟民坦言。
烟草法律合规领域的进展同样值得关注。2025年1月生效的《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修订案》明确规定,所有烟草制品必须标注“扫码购烟”标识,违者将面临最高10万元的罚款。北京市烟草专卖局法律顾问李明指出:“这一规定看似简单,实则重构了整个行业的合规生态。我们近期处理的案件显示,90%的违规行为都发生在未扫码销售环节。”
在市场行情方面,记者梳理数据发现,渠道变革背景下,中低价位香烟销量出现结构性变化。以江西市场为例,14元赣烟的月均销量同比增长15%,而高端卷烟增速仅为3%。烟草经济研究中心数据显示,这一趋势与“扫码购烟”的普及率高度相关。“消费者更倾向于在受监管渠道购买价格透明的产品,这解释了14元赣烟的逆势增长。”研究中心主任陈静分析道。
记者在广东某烟草批发市场还注意到,传统批发渠道正在加速转型。一位老批发商透露:“以前靠关系拿货的时代彻底结束了,现在所有订单必须通过电子系统生成,价格实时更新,差一分钱都不行。”他补充道,虽然初期不适应,但新的系统确实减少了库存积压,“像14元赣烟这样的畅销品,我们基本能做到零库存周转。”
监管技术的升级同样令人瞩目。国家烟草专卖局最新发布的《烟草专卖品追溯技术规范》要求,2025年底前所有烟草制品必须实现“一物一码”。记者在上海市烟草专卖局参观时了解到,该局已建成全国首个“区块链+烟草”监管平台,通过加密算法确保每一笔交易的真实性。“我们曾用该系统追踪到一批假冒14元赣烟,从生产到销售的全链条信息一目了然。”执法人员表示。
在行业影响层面,渠道变革已引发连锁反应。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烟草零售终端的平均利润率上升了2.3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数字化管理带来的成本下降。然而,部分偏远地区的零售户仍面临挑战。云南一位山区店主告诉记者:“新系统需要智能手机和稳定网络,我们这里信号不好,经常操作失败。”
展望未来,烟草渠道的变革之路仍充满变数。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14元赣烟”这样的代表性产品成为数字化监管的典型案例,烟草行业正朝着更透明、更规范的方向发展。正如一位业内人士所言:“变革的阵痛不可避免,但最终受益的是整个行业生态和消费者权益。”